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冯舒所作,名为《丙戌岁朝》。诗中描绘了诗人晚年面对新春的感慨,以及对世态炎凉和命运无常的深刻反思。
首联“投老余生又到春,萧萧短发尚为人”,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在暮年的孤独与无奈,虽已白发苍苍,但依然在这个世界中挣扎求存。这种对生命终结的预感,与新春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悲凉色彩。
颔联“世情已觉趋时便,天道难言与善亲”,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他认为世态炎凉,人们为了适应时代而变得势利,难以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善行与亲善。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与批判。
颈联“梦里山川存故国,劫余门巷失比邻”,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失去亲朋好友的哀伤。在梦中,他仍能见到熟悉的山川和故土,但在现实中,家园已被战火摧毁,失去了往日的邻里之情。这一联深化了主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尾联“野人忆著前年事,洒泪临风问大钧”则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质疑与哀叹。他作为“野人”,回忆起前年的往事,不禁泪流满面,对着自然界的主宰“大钧”(即天地)发出疑问,表达出对命运不公的不满与寻求解答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慨,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