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庐山图

壮哉庐山天下奇,瀑流千丈江瀰瀰。

何人巨笔写奇秀,欧公昔赠刘君词。

蒐玄抉怪轹万象,万古直与山争驰。

莆田先生山泽姿,壮节五老同崔嵬。

名通仕版偶服吏,癖在泉石终难医。

高堂束绢风披披,令我扫笔为嵚崎。

飞桥细路缘翠壁,偃松绝壑临苍坻。

已拟先生谢幼舆,故著逸士泉之湄。

就中有理未可说,却被石翁加品题。

惟翁自有王维笔,谓我解画欧公诗。

由来绝倡不可和,况此粉墨那容追。

秪应披雾见突兀,庶此峻拔如吾师。

吾师真是刘凝之,我视六一无能为。

凝之不作六一远,此诗此画谁当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题庐山图》,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庐山的瀑布、江流、山峰等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艺术创作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庐山独特魅力的深刻感悟。

首句“壮哉庐山天下奇”直接点明了庐山的非凡之处,引出对庐山美景的赞叹。接下来的“瀑流千丈江瀰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与“欧公昔赠刘君词”相呼应,借历史典故增添了诗的韵味。诗中通过“蒐玄抉怪轹万象”等句子,生动地展现了庐山的雄伟与奇特,仿佛庐山与自然界的万物都在竞逐,展现了一种动态的美。

接着,诗人以“莆田先生山泽姿”引入了对庐山的另一层理解,通过“壮节五老同崔嵬”将庐山的山峰与历史人物的壮志豪情相联系,进一步丰富了庐山的形象。诗中的“名通仕版偶服吏,癖在泉石终难医”则表达了诗人对庐山自然美的深深迷恋,即使身在官场,也无法割舍对山水的喜爱。

“高堂束绢风披披,令我扫笔为嵚崎”描绘了诗人面对庐山美景时的创作冲动,想要用画笔捕捉这份壮丽。随后的“飞桥细路缘翠壁,偃松绝壑临苍坻”更是细腻地描绘了庐山的地形地貌,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

最后,“已拟先生谢幼舆,故著逸士泉之湄”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像谢灵运一样,远离尘嚣,隐居于庐山之畔,享受自然之乐的愿望。而“惟翁自有王维笔,谓我解画欧公诗”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艺术创作能力的自信,认为自己能够理解并表达出庐山之美,如同唐代诗人王维的画作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与历史人物、艺术创作的巧妙结合,展现了庐山的壮丽与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画的热爱与追求。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松雪花鸟图

疏篁颤叶风回枯,老枝点玉梅花初。

韶华暗度人未识,幽鸟得气鸣相呼。

鸟呼花舞春舒舒,髣髴生意当庭除。

青红历乱粉墨渝,坐久始觉开珍图。

印文依稀大稚字,知是王孙吮笔馀。

王孙玉雪天人如,写生不数江南徐。

高斋日暮松雪暗,野亭何处鸥波虚。

百年手迹谁与辨,一笑且看行间书。

形式: 古风

题画

新霜点笔意萧萧,不尽秋光雁影遥。

双岛欲浮天拍水,夕阳人在虎山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对雨

独吟池上雨,拍拍水平堤。

暝色千峰合,凉声万叶齐。

翠承深竹重,寒压晚檐低。

怪得经过断,街头一尺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十月

尘凝四壁漠然空,十月江南见朔风。

细雨挟寒催木叶,弱云将暝暗房栊。

壮心迂拙怀时事,病骨萧条感岁功。

忍死不妨留笔砚,尽堪相慰寂寥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