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王昭君的美貌最为出众,按理说应当匹配后宫的四大星辰。
她只是在年轻时被选入宫中,从未真正得到过独宠,侍奉皇帝的夜晚并不多。
她的被冷落,如同画工笔下的疏离,被迫远嫁异族朝廷。
这都是因为君王的恩情淡薄如纸,不值得一直对画像中的自己心怀怨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昭君的凄美形象和她被遣往胡地的情境。"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一句,写出了她的美丽与高贵,她是宫中之花,不仅美貌而且地位尊贵,与天上的星辰相匹配。"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则表达了她在后宫中的孤独和不被皇帝宠爱的寂寞。

接下来的"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一句,通过对古代汉女图画的描绘,反映出昭君内心的哀怨和不甘心被送往异域。最后两句"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则更加深化了她的悲凉情感,她认识到皇帝的恩泽如同薄纸,轻易破碎,而她也不需要对那些记录宫廷生活的画卷抱有恨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昭君被迫远离故土、不得志的悲凉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隐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秋霁

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

林晴有残蝉,巢冷无留燕。

沈吟卷长簟,怆恻收团扇。

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

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

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

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劝。

形式: 古风

七夕

忆得少年长乞巧,竹竿头上愿丝多。

形式: 押[歌]韵

木芙蓉

晚函秋雾谁相似,如玉佳人带酒容。

形式: 押[冬]韵

句(其五)

汉庭重少公何在?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