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的《送春》。诗中描绘了春天离去时的寂寥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愁绪。
首句“又送春归去”,点明了季节更替的主题,春日的离去总是让人感到一丝不舍与无奈。接着“幽居转寂寥”一句,诗人通过自己的居住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寂寥的情绪,暗示着春去之后,周围的世界似乎也失去了生机。
“林花皆落尽,鬓雪不曾消”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自然界中的花朵凋零与诗人的白发未减进行对比,既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感慨,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与哀叹。
“明日无三月,愁吟过一宵”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春日即将完全逝去的忧虑和愁思,预示着夜晚的长愁将伴随诗人度过漫长的夜晚。
最后,“更添檐外雨,点点在芭蕉”以雨打芭蕉的声音作为收尾,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借自然界的声响,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富有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离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生命等主题的深刻思考,情感细腻,语言凝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