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山诗.至瀑布崖前

忽过乱峰曲,隔林闻水声。

止车问樵夫,知是飞瀑鸣。

下步入幽径,萧然觅澎渹。

仰看百尺崖,倒泻霜雪明。

乍近骨肉健,久留毛发惊。

疑身是雷仙,满耳鼓不停。

六月地赤渴,平川露乾汀。

此源一何长,奔注常淫盈。

利泽固不浅,邦人昧嗟矜。

徒闻晏豫时,相与怜凄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麻姑山瀑布的奇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感。诗中以“忽过乱峰曲,隔林闻水声”开篇,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的交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引人入胜的氛围。随后,“止车问樵夫,知是飞瀑鸣”一句,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渴望与探索精神。

接着,诗人深入描述了瀑布的壮丽景象:“下步入幽径,萧然觅澎渹。仰看百尺崖,倒泻霜雪明。”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瀑布比作“霜雪”,既形象又生动地表现了瀑布的洁白与壮观。诗人进一步感受着瀑布带来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变化:“乍近骨肉健,久留毛发惊。”这种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反应,体现了大自然力量的震撼与净化作用。

“疑身是雷仙,满耳鼓不停。”诗人仿佛置身于雷神的世界,被瀑布的声音包围,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然而,六月的炎热与干涸的平原,与瀑布的清凉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水源的重要性:“六月地赤渴,平川露乾汀。”

最后,诗人反思了人们对自然恩赐的认识不足:“此源一何长,奔注常淫盈。利泽固不浅,邦人昧嗟矜。”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类应珍惜自然资源、感恩自然的呼吁。同时,也提到了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其价值与意义,这是一种深刻的思考与警醒。

整首诗通过对麻姑山瀑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56)

吕南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麻姑山诗.至憩车亭

东冈十里险,游客未尝畏。

竞爱仙都名,岂知林下意。

道人亦良苦,冠简日延迟。

渐近金龙潭,轩车且停憩。

形式: 古风

麻姑山诗.观金龙潭

鸣泉漱石出,湍压东崖落。

崄石困冲撞,穿中若深镬。

轰如怒雷斗,清响振林薄。

行人每惊窥,心骨共矍索。

传言天宝帝,龙以黄金作。

并投白玉简,敕使临渊壑。

应云启灵祉,可不忧旱虐。

岂思嵯峨间,雨雾长所托。

宁须藏象物,乃以致滂博。

茫茫八纮内,至理参冥漠。

祈禳有旧文,千载引穿凿。

扬雄去不返,董相诬难削。

勿怪洞中云,阴森护纤蠖。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麻姑山诗.过忘归桥

朱栏跨略彴,孤绝东山口。

不见客忘归,华标字如斗。

轩轩六龙辔,不醉云间酒。

何以赠游人,松声杂鸣溜。

形式: 古风

麻姑山诗.至碧莲池

青红变芙蓉,各是天然色。

时情苦贱眼,每叹今非昔。

人心与物态,自古有更易。

只使碧莲开,游人果何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