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北园中的生活情景,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淡泊。首句“十年萧散愈身轻”,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历经岁月的沉淀,心灵愈发纯净,身体也更加轻松自在。接下来,“弄笔翻书亦称情”一句,展现了诗人日常的生活状态——在笔墨之间寻找乐趣,翻阅书籍时内心充满愉悦,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当案忽闻缘壁堕,隔池遥见啄苔行”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诗人听到墙壁上掉落的声音,看到池塘对面一只鸟儿在苔藓上觅食,这些寻常的场景在他眼中却充满了诗意,展现出他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静疑多事非求福,老觉无心胜摄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哲学思考。他认为在宁静中,无需过多追求世俗的福禄,内心的平和与淡泊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以及对物质欲望的超越。
最后,“自爱吾庐人不到,何须谷口问归耕”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生活的向往。他喜爱自己的居所,希望保持内心的独立与清净,不必像陶渊明那样去谷口询问归耕之事,已经达到了自我满足的状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