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皋亭访灵章禅师巢枸居

探奇入艰阻,杖策西山巅。

盘回出榛莽,始达精庐前。

微光射虚堂,夕照犹西悬。

遗薪满林皋,爨室通源泉。

爱此山中居,所适安自然。

我来雪初霁,岩壑开晴烟。

丛梅倚绝壁,皎洁有馀妍。

境绝思亦清,心止如澄渊。

清谈至分夜,拥火不得眠。

晨钟发前岭,月落空寒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周筼在春天探访位于皋亭的灵章禅师巢枸居的旅程与体验。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宁静感悟。

首句“探奇入艰阻,杖策西山巅”展现了一种探索未知、不畏艰难的精神,诗人手持拐杖,攀登至西山之巅,寻找奇景。接着,“盘回出榛莽,始达精庐前”描述了穿过密林,最终到达禅师居所的情景,隐喻着心灵的探寻之旅。

“微光射虚堂,夕照犹西悬”描绘了夕阳余晖洒在空旷的殿堂上,光影交错的美丽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祥和的氛围。“遗薪满林皋,爨室通源泉”则通过描写林间散落的枯木和通往炊烟的源头,展现了禅居周围的自然环境,暗示着生活的简朴与和谐。

“爱此山中居,所适安自然”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禅居的喜爱与向往,认为这里的生活顺应自然,充满安宁。“我来雪初霁,岩壑开晴烟”描绘了雪后初晴,岩石山谷间升起的轻烟,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丛梅倚绝壁,皎洁有馀妍”则以梅花作为意象,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即使在绝壁之上也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境绝思亦清,心止如澄渊”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宁静,仿佛深邃的湖泊一般,不受外界干扰。“清谈至分夜,拥火不得眠”描绘了与禅师深夜长谈的情景,直至夜深人静,仍不愿离去,体现了深厚的情感交流与心灵契合。“晨钟发前岭,月落空寒烟”以晨钟与月落作为结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内心的觉醒,整个旅程在宁静与和谐中结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与禅师之间深厚情感的交流,是一首富有哲理与美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13)

周筼(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晓行曲

城头月落鸡初鸣,鼓四起坐鼓五行。

霜华满野马蹄滑,出门莽莽云山阔。

闺人挽衣双泪流,子啼女号愁复愁。

谁能骨肉更相顾,万里扬鞭且西去。

形式: 古风

乙丑季秋将游都下过别当湖诸公饯予南疑草堂用昌黎山石诗韵

圣代庸显扬侧微,雌无偃伏雄奋飞。

寸长尺短皆效力,漫言相者徒举肥。

云罗天网日加密,隐沦岩壑今诚稀。

梅溪先生独傲兀,至死无恨朝惄饥。

宿瘤嫫母甘老寡,不嫁且自键两扉。

何知名公谬闻听,欲使枯蘖沾濡霏。

群公酌我意恳恻,深堂促坐相遮围。

长征为我虑风雪,不徒酒后蒙我衣。

筋驽肉缓怪中散,窃恐失足遭鞭鞿。

为言知己不可负,感恩一报图早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再叠韵别陆雅坪先生

牛医驵侩继业微,赪尾忘跃杀翮飞。

头童齿豁眉半落,身腊那如瓠白肥。

从怜世弃由识寡,敢曰我贵缘知稀。

平生忧患多所历,垂老不怕还长饥。

猖狂偶一效阮籍,途穷行后归山扉。

中筵高论获今夕,倾吐玉屑何霏霏。

示我周行出艰险,恍若为解重城围。

尺书十幅意珍重,如馁斯食寒斯衣。

襧衡刺字未漫灭,长途早下征鞯鞿。

情亲公叔有前约,吾身良亦知所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三叠韵别沈南疑

称聋自断学杜微,心何曾忧不奋飞。

出慕纷华入道义,瘦以交战胜则肥。

无人幽谷芳自好,猗兰一任知音稀。

东方有士常乏食,霞餐蘖啮聊忘饥。

谁言苦节贞不可,白石久拄青苔扉。

车脂马秣催郡檄,雨雪那顾遥途霏。

东阳爱我忧轸切,腰带为减当时围。

囊装祗载万卷帙,禦冬尚缺毡裘衣。

劝饮既竭床头酒,壮我行色驱征鞿。

此行黾勉从所事,勿以失职思遄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