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斋外野冢

贫余归葬少,乱后上坟稀。

烽火惊魂窜,川原战血肥。

暮云闻鬼哭,落日见乌飞。

作客楼头者,频番泪湿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清代杨岘的《寓斋外野冢》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哀痛。首句“贫余归葬少”表达了战乱时期人们生活困苦,死亡人数众多,连基本的安葬都显得尤为稀少。次句“乱后上坟稀”进一步强调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亲人的墓地也变得冷清。

“烽火惊魂窜”写出了战乱中人们的恐惧与逃亡,连魂魄也被战争惊扰。“川原战血肥”则以夸张的手法,暗示战场的残酷,土地因战争而染满鲜血,显得荒芜。

“暮云闻鬼哭,落日见乌飞”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凄凉氛围,傍晚的乌鸦飞翔与远处的鬼哭声交织,渲染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最后两句“作客楼头者,频番泪湿衣”,诗人以自身作为异乡客的身份,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战乱带来的无尽哀伤,泪水一次次打湿衣襟,情感深沉悲凉。

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战乱年代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收录诗词(4)

杨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潘麟生题刘泖生遗墨

前年才哭刘宾客,去年又丁高达夫。

奇事浪传伏剑死,忧心生怕窃钩诛。

世间不少歧尾蝎,盆底苦无三足乌。

书札斩新忍重读,起听檐雨声声粗。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东归

溅溅汧水流,郁郁陇山色。

从军人归来,倚马行得得。

偶贳一壶酒,斜挂锦鞍侧。

故乡风物好,客心一何怿。

却念时事艰,西顾空太息。

形式: 古风

田家杂兴

木以不材寿,王以在璞完。

君子贵俭德,荣禄胡可干。

涧松何郁郁,岩柏何盘盘。

岂不雪霜侵,而能保岁寒。

华靡众所趋,寂枯性所安。

厉此千秋节,俯仰天地宽。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寄酬朝鲜李锦农徵君

李杜与苏黄,名震天壤内。

惟苏官较高,亦屡遭迁劾。

今读四家文,俨与经史配。

穷困备一身,华声及千载。

君生古人后,心在古人队。

昨从海外来,揖我申謦欬。

异域定石交,同姓结深爱。

捉笔书生平,字字见肝肺。

挚性俱缠绵,豪情各慷慨。

屡临天补楼,把酒终日对。

妙誉溢坛坫,英词耀槃敦。

辇下诸耆宿,咸喜识风裁。

分手何匆匆,一聚便难再。

天疆实限之,积怀渐成痗。

梦魂飞傍君,河山不能碍。

连岁遗我书,吟身知健在。

远物纷见投,如获珠百琲。

嗟我少壮时,志尝慕鼎鼐。

谓宜蹑青云,树立追前辈。

即今年四十,竟与初心背。

辛苦博一官,未敢傲丞倅。

风尘厌奔走,奇穷久益耐。

还蜀无稳期,室人定交谇。

琐琐陈旅状,君应悉梗概。

闻君入幕府,仗剑历边塞。

徐卿雅重君,青眼优盼睐。

君抱惊世才,畏进而嗜退。

蓄念在名山,学道迹宜晦。

所愿勤著书,光洁绝疵颣。

吾侪犯世忌,无日无尤悔。

百为难一成,此事未可废。

勖君兼自勖,藉作韦弦佩。

勿忘畴昔盟,埙篪鸣异代。

夜就短镫檠,苦吟酒频酹。

迸泪缄寄君,东向发长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