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荒村三月不肉味,并与瓜茄倚阁休。
造物于人相补报,问天赊得一山秋。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荒僻乡村在三月间物资匮乏,连基本的肉类都难以品尝到的场景。诗人与瓜茄为伴,倚靠阁楼,感叹自然界的馈赠。他相信万物皆有因果,人类的困苦或许能换来秋天的补偿,那时山间的丰饶或许会弥补此时的欠缺。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朴素理解和对大自然的期待,展现出一种坚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不详
南宋诗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所以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复此经过三十年,唯应岩石故依然。
城南老树朽为土,檐外稚松青拂天。
枕上功名祗扰扰,指端变化又玄玄。
刀圭乞与起衰病,稽首秋空一剑仙。
竹根蟋蟀太多事,唤得秋来篱落间。
又过暑天如许久,未偿诗债若为颜。
肝肠与世苦相反,岩壑嗔人不早还。
八月放船飞样去,芦花丛外数青山。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