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李白古风(其五)

少陵真人豪,稷契心自许。

周遭澒洞间,百折水东注。

短褐才掩胫,破庐不蔽雨。

犹轸当时忧,不暇一身诉。

心期万广厦,大庇寒士聚。

地下千载人,谁为唐宰辅。

肉食不怀谋,藿食乃心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拟李白古风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与理想化的追求。开篇“少陵真人豪,稷契心自许”,借用了杜甫(少陵野老)和古代贤臣后稷、契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品格与志向的期许,意在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济世安民的理想。

“周遭澒洞间,百折水东注”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象征着社会变革的波澜壮阔,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不安现状的观察与思考。“短褐才掩胫,破庐不蔽雨”则通过简陋的生活条件,形象地展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关注。

“犹轸当时忧,不暇一身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无奈,即使面对个人的困境也无暇顾及,主要关注的是更广泛的民生问题。“心期万广厦,大庇寒士聚”展现了诗人宏大的理想,希望建造无数的房屋,庇护那些寒冷中的贫苦百姓,体现了其深厚的仁爱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地下千载人,谁为唐宰辅”表达了对历史贤臣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当今时代,又有谁能成为像唐朝宰相那样的领袖,来解决社会问题,改善民众生活呢?最后,“肉食不怀谋,藿食乃心苦”批评了那些只顾自身利益的权贵阶层,而真正关心民生疾苦的人却饱受辛劳,凸显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刻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76)

李坚(贞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李白古风(其六)

驱车上长安,经从古周京。

矫首周京道,彳亍伤我情。

旁岐纷百出,过者迷纵横。

古道委丛棘,狐兔相经营。

问之父老言,此理非难明。

岐路便捷足,正途多迂程。

哀哉百岁后,谁人问周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拟李白古风(其七)

习巧每多拙,大黠还成痴。

君看浊世中,汨没畴能知。

籯金计来胤,恨不丘山巍。

有生不朽图,及时忽竞持。

形声一朝谢,草莽甘沦夷。

形式: 古风

云崖

峨峨云阳山,奠立自皇古。

霙云出其巅,秀色若可茹。

天然一丹素,面人作屏宁。

卜居者谁氏,远绍太原绪。

会心不在遥,乐山得深趣。

云崖自揭颜,旦夕缔宾主。

以兹视韦弦,比德固有取。

惟山必出云,惟云能作雨。

龙兴斯云从,神功膏下土。

方今九重上,真龙正临御。

云子已出岫,为霖固其所。

湖南多颠厓,望霓久辛苦。

形式: 古风

送程汝南守三衢分得露字

城乌啼严霜,江天正微曙。

眷我同心友,五马驾行路。

冠盖出城西,分携惜勿遽。

殷勤一尊酒,不作游子姁。

朝家重牧守,蕲在邦本固。

子行宠专城,何以答宸虑。

三衢兵寇馀,疮痍已沈痼。

情如失母慈,呱呱渴乳哺。

又如久旱苗,旦夕望膏露。

丈夫分许国,经济乃平素。

况我知子心,不在温饱故。

行矣宜勉旃,三事是濩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