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二子见和复韵以答(其一)

短发萧萧散不收,老来何意更悲秋。

常年有酒或无月,今夕乘晴好上楼。

休对婵娟谈往事,祗将笑语替清愁。

冷光愿照金尊里,记得开元太白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段成己所作,名为《翌日二子见和复韵以答(其一)》。诗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感慨与对过往的怀念。

首联“短发萧萧散不收,老来何意更悲秋”,诗人以自己稀疏散乱的头发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年华逝去、岁月苍老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在秋天这个季节,这种感慨尤为强烈,引发了诗人更深的悲秋情绪。

颔联“常年有酒或无月,今夕乘晴好上楼”,则通过对比日常与今夕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在往常的日子里,或许有酒无月,或许有月无酒,但今日在晴朗的夜晚,诗人选择登楼赏月,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珍惜与乐观。

颈联“休对婵娟谈往事,祗将笑语替清愁”,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他劝诫自己不要在明月之下回忆过去,而应以笑声驱散心中的忧愁。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释怀,也体现了他面对生活困境时的豁达与坚韧。

尾联“冷光愿照金尊里,记得开元太白游”,诗人希望冷月的光辉能照亮酒杯,让他想起唐朝开元年间李白的游历。这里既有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与寄托。通过这样的联想,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相融合,赋予了诗歌更深远的文化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以及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情感中寻求解脱与平衡的努力。

收录诗词(260)

段成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段克己弟。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 生卒年:1230

相关古诗词

午芹道中

渺渺江风吹葛衣,爱閒长与世相违。

青丝步障柳千树,碧玉屏风山四围。

入眼江花如慰意,近人沙鸟信忘机。

虚名到此成何事,一笑平生始觉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元日夜与二三子小酌

一尊相对意如何,却恨归来白发多。

万事到今从卤莽,一年好处莫蹉跎。

閒收暮景供清酌,醉挽春风入浩歌。

多谢东君不嫌客,也教衰朽得阳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幽怀用梦庵张丈韵(其三)

百年过眼半羁旅,十日逢人九叹嗟。

叔夜不堪长抱病,冯驩何苦久无家。

飘零身世风头絮,淡泊人情春后花。

拟把馀生钓江海,为烦严子借鱼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幽怀用梦庵张丈韵(其四)

起来乘霁看年华,便著芒鞋代鹿车。

白水明边镕落日,碧天尽处散馀霞。

决明点检无多实,甘菊商量有数花。

满酌一杯都不计,人閒万事足安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