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卧穷庐咏静修仙翁和陶诗以自遣适辄效其体和咏贫士七篇非敢追述前言聊以遣兴云耳(其七)

被褐守长夜,虚名愧中州。

举杯对明月,顾影念同俦。

消中虽有长,四海嗟横流。

不赖固穷节,孰知身后忧。

商歌咏停云,奈此志莫酬。

三复渊明诗,邈哉此前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卧在简陋的居所中,内心充满着对世事的感慨与无奈。首句“被褐守长夜”,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生活状态,穿着粗布衣裳,夜晚独自守候,暗示了他生活的贫困与艰难。

接着,“虚名愧中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虚名在外而实际生活困苦的矛盾心理,既有对社会名利的讽刺,也流露出对自己处境的深深自责与愧疚。

“举杯对明月,顾影念同俦”描绘了诗人借酒浇愁的情景,面对明亮的月光,回望自己的身影,想起了与自己处境相似的人们,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共鸣的主题。

“消中虽有长,四海嗟横流”中的“消中”可能是指疾病或精神上的疲惫,“四海嗟横流”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诗人感叹于个人的困境与时代的苦难。

“不赖固穷节,孰知身后忧”强调了坚守节操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即使在困境中保持高洁,也无法避免身后留下的遗憾。

“商歌咏停云,奈此志莫酬”引用了商鞅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然吟唱着商鞅的歌曲,但志向却无法得到实现,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最后,“三复渊明诗,邈哉此前修”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超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74)

安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是春久阙膏泽而连日大风不见天日晚登西皋归而有作

风霾连昼夕,登临望还迷。

空馀衔山日,隐隐留清辉。

周嫠不恤纬,鲁女争忧葵。

曳杖归去来,且掩荒园扉。

形式: 古风

封龙十咏(其一)龙耳峰

奇峰千仞高,突兀倚天表。

神龙几何年,俛首效苍峭。

我行费跻攀,坐睨寒木杪。

放怀聊极目,巳觉尘寰小。

尚恨世累拘,未许谢纷扰。

会有赏心人,相期拾瑶草。

形式: 古风

封龙十咏(其五)中溪书院

炎氛绝高岑,悲风振林丘。

吟台一以眺,动我怀古愁。

李公英妙年,于焉此藏修。

坐令山中民,莘莘洙泗俦。

规模未云远,芜秽馀嵓陬。

圣像空复存,荒凉几经秋。

不遇敬斋翁,遗迹谁能求。

亦赖明主恩,遂兹圣泽流。

今皇复神圣,丕承拟西周。

弦歌独不嗣,嵓壑知应羞。

怀贤既伊郁,抚事增绸缪。

悠然发孤咏,远思浩难收。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封龙十咏(其六)西溪书院废址

世道有升降,乾坤几清磨。

谁知昔年中,师生此弦歌。

我来爱佳名,杖策时经过。

深寻得遗经,山经信非讹。

龙首东昂藏,玉石西嵯峨。

高寒枕天井,俯瞰无金科。

清泉下深池,悬崖据阳坡。

浮野众麓奇,夹岸桑麻多。

对此奇绝境,令人忆沧波。

誓将尘土踪,兹焉老渔蓑。

安得白鹿翁,乐育如菁莪。

古人不可作,叹息将如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