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用兵次萧申之韵五首(其四)

干戈宁海峤,烽火复徐方。

有诏徵司马,无书论乐羊。

人间徵布缕,阃外任膏粱。

矫首天西望,烟云正渺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战争背景下的复杂局势与深沉情感。首句“干戈宁海峤,烽火复徐方”,开篇即以“干戈”和“烽火”为意象,形象地展现了战事的紧张与激烈,海疆与北方同时告急,暗示了国家面临全面战争的压力。

接着,“有诏徵司马,无书论乐羊”两句,通过“诏”与“书”的对比,反映了朝廷对军事将领的征召与信任。其中,“司马”是古代官职名,此处指代的是军事统帅;“乐羊”则是一个历史典故,原指战国时期魏国将领,后常用来比喻忠诚勇猛的将领。这两句既表达了朝廷对军事人才的重视,也暗含了对忠诚与勇敢的期待。

“人间徵布缕,阃外任膏粱”进一步揭示了战争与民生的关系。在战时,国家需要大量的物资供应,如“布缕”(指衣料),而这些物资的筹集与分配往往由地方官员负责,即“阃外”之事。“膏粱”则象征着贵族的生活,这里暗示了战争不仅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计,也关系到统治阶层的稳定与奢华。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战争对社会各层面影响的深刻洞察。

最后,“矫首天西望,烟云正渺茫”以个人视角收尾,诗人抬头远望,眼中所见是茫茫的烟云,既是对远方战事的忧虑,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复杂的政治、军事与社会图景,以及诗人对国家、人民深切的关怀与忧虑,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383)

童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上用兵次萧申之韵五首(其五)

天网开三面,民生亦少瘳。

釜鱼方假息,柙虎尚遗忧。

海曲闻休戍,淮南会寝谋。

伏波何见晚,甘作贾胡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王宰游上清宫

少日栖东白,闻风忆上清。

蹉跎成异域,蹭蹬隔修程。

宇宙干戈满,风尘岁月更。

故人千里别,回首百年情。

春水江如縠,仙岩石作枰。

澹烟汀草合,细雨岸花轻。

叶县初飞舄,缑山旧听笙。

张公仙去远,汉代迹难评。

玉局悬崖隐,金沙布地行。

山川称福地,台殿象曾城。

剑气冲霄迥,丹光入夜明。

青冥仍羽驾,白日降霓旌。

瑶草淩寒碧,琪花粲晚晴。

云屏迎曙色,月馆送秋声。

松径凭猿扫,芝田遣鹿耕。

夕行驯虎豹,夜久啸鼯鼪。

尘鞅何年税,菟裘此地营。

艰难时事改,寥落壮心惊。

华构残烽火,高原化棘荆。

登临非旧迹,俛仰叹浮生。

世路犹多梗,关河未息兵。

匡时徒有志,学道竟无成。

青镜惭勋业,黄尘谢利名。

桃源如可问,岁晚定深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即事次李本存少府韵(其一)

镜里功名白发新,青衫犹复困黄尘。

十年厌听双溪雨,一策相依万里身。

老觉有情皆梦境,穷将无愧事心神。

莫言未卜归何日,在处青山许隐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即事次李本存少府韵(其二)

论交久叹白头新,况复关河有战尘。

道在乾坤非外物,人生疾痛举吾身。

青灯永夜泣山鬼,玄牝何年养谷神。

慎勿乘风破高浪,世间陆海正渊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