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王定祥的《秋感》描绘了一幅深秋黄昏的画面。首句“斜日平原雁影高”,通过“斜日”和“雁影高”展现了秋天傍晚时分,大雁南飞,天空中孤雁高飞的景象,给人以辽阔而寂寥之感。接着,“四山落木晚萧萧”,进一步渲染了秋意,山间的树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发出萧瑟之声。
诗人身处此景,感叹“吟成秋兴诗才薄”,流露出才思枯竭的无奈,暗示了他内心的孤寂与落寞。他借酒浇愁,“醉倚西风酒力消”,然而即使醉意朦胧,也无法掩盖心中的凄凉。接下来,他观察到“病叶经霜先委地”,病弱的叶子在秋霜摧残下早早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时光的无情。
“寒塘无水不通潮”描绘了池塘因季节变迁而干涸,失去了往日生机,这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最后,诗人表达对松菊的怜惜,它们在荒废中独自生长,反映出诗人孤独无依,只能“空怜”和“独掩柴扉”来排解内心的寂寥。
整体来看,《秋感》以秋景为载体,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苍凉、才华消退的感慨,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深深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