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年陈公过山亭

青苔满地护阶阴,尘俗曾无半点侵。

林鸟避人穿谷去,野猿寻果出云深。

千竿翠竹依檐立,一对黄鹂入树吟。

昼静风清诗思罢,凭阑倾耳听松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青苔覆盖了台阶下的地面,尘世的纷扰丝毫没有侵扰。
树林中的鸟儿避开人群穿过山谷离去,野猿在深深的云雾中寻找果实。
千根翠竹围绕着屋檐站立,一对黄鹂飞入树中鸣叫。
白天宁静,微风拂过,诗兴已尽,我倚着栏杆,倾听松涛如琴声。

注释

青苔:覆盖地面的绿色苔藓。
阶阴:台阶下的阴凉处。
尘俗:世俗的纷扰。
侵:侵扰。
林鸟:树林里的小鸟。
避人:避开人群。
谷去:穿过山谷离开。
野猿:野生的猿猴。
寻果:寻找果实。
云深:云雾深处。
千竿翠竹:成千上万的翠绿竹子。
依檐立:靠在屋檐旁。
一对黄鹂:两只黄鹂鸟。
吟:鸣叫。
昼静:白天安静。
风清:微风清爽。
诗思:诗兴。
罢:停止。
凭阑:倚着栏杆。
倾耳:侧耳倾听。
松琴:松涛声,如琴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景象,充满了自然的诗意。首句“青苔满地护阶阴”,以青苔的生长衬托出山亭环境的清幽和少有人迹,仿佛苔藓也在守护着这份宁静。次句“尘俗曾无半点侵”,进一步强调了远离尘世喧嚣的隐逸之感。

第三、四句“林鸟避人穿谷去,野猿寻果出云深”,通过林鸟和野猿的动作,展现出山中的生机和动物的自由自在,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欣赏。第五、六句“千竿翠竹依檐立,一对黄鹂入树吟”,描绘了竹林的翠绿和黄鹂的鸣叫,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

最后两句“昼静风清诗思罢,凭阑倾耳听松琴”,在这样的宁静氛围中,诗人灵感涌现,停下创作,静静地倾听风吹过松林的声音,仿佛那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亭的静谧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深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

赵汝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会饶伯舆徐子荐徐立大三高士一首

英英奇节东州彦,凛凛清风南浦豪。

更有馀干饶有道,建安堂上聚三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因遣乡书赠姜山嗣师

近市依湖十里间,扁舟朝往暮能还。

莫教老圃翻锄尽,留我他年葬骨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次徐径坂衡阳使君韵示林敬则

千仞冈头一振衣,共嗟凤德卧郊扉。

近锄萧艾知天意,会见朝阳露欲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和徐径坂衡阳使君韵题渔庄烟雨

列子御风旬五日,庄周称寿八千秋。

归欤烟雨濛濛景,萼集班衣剩劝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