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修建道路时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府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工程的宏大场面。诗中“诏下柳营檄虎贲”一句,以“柳营”象征军队驻地,形象地描绘了皇帝的命令下达后,军队迅速集结,准备执行任务的场景。“三千除道闹声喧”则生动地刻画了大规模施工时的热闹景象,三千人齐心协力,道路修筑工作热火朝天。
接下来,“道旁钜础能移几,费万金钱半入门”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道路旁巨大的石础与修路所需的巨大开销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修建道路的艰难和耗费之巨。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政府在公共建设中可能存在的浪费现象的讽刺。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艰苦条件下为国家建设付出的努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官僚体制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