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米芾所作,名为《虹县旧题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与心境,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首句“碧榆绿柳旧游中”,以“碧榆绿柳”象征着诗人曾经的青春岁月和美好的过往时光,而“旧游中”则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与留恋。接着,“华发苍颜未退翁”一句,通过描述自己头发花白、面容苍老的形象,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虽已步入老年,但内心并未完全衰老,依然保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
“天使残年司笔砚,圣知小学是家风”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晚年的生活态度和追求。他以“天使”自喻,表明自己在晚年仍心怀高尚的情操和理想,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以“笔砚”为伴,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同时,“圣知小学是家风”则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从小接受的教育影响深远,是家庭传承的重要部分。
“长安又到人徒老,吾道何时定复东”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困惑。长安作为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此处可能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之地或某种追求的目标。然而,面对岁月的流逝,诗人不禁发出疑问:“何时才能回到那条正确的道路上?”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方向的探索与迷茫。
最后,“题柱扁舟真老矣,竟无事业奏肤公”两句,以“题柱扁舟”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如同漂泊的扁舟,虽然已经老去,却仍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竟无事业奏肤公”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遗憾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晚年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理想追求的坚持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