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癸卯八月,相国寺街访瑶华故宅,顾视辛丑回銮置顿,抚事郁伊,正不止怀古切声也

梵钟寒彻。洗尘微暂阁,晚吹还掣。

背细草、闲语斜阳,早魂断燕飞,那时归妾。

又入铜驼,烧灰冷、似僧能说。

想双蝉暗掩,梦短黍宫,概从销歇。西风又红水叶。

念江淮未霜,北雁先别。

数倦程、独客销凝,忍重写伤心,雨铃残阕。

故国秋回,怨过眼、芳菲鸣鴂。

劝行人、未须吊古,但思岁月。

形式:

鉴赏

这首《解连环·癸卯八月,相国寺街访瑶华故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陈洵所作。词中以寒彻的梵钟声开篇,营造出一种静寂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洗尘微暂阁,晚吹还掣"描绘了傍晚时分,微风吹过,似乎要拂去心头的尘埃,却又带来一丝牵扯。

接下来,词人通过"背细草、闲语斜阳"的场景,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尤其是燕子的离去和自己未能陪伴的心痛。"又入铜驼"一句,借古迹铜驼表达历史的沧桑,"烧灰冷、似僧能说"则暗示了岁月流转,人事已非。

"想双蝉暗掩,梦短黍宫,概从销歇"进一步深化了对过去的追忆,蝉声与梦境皆已消逝,只剩下深深的哀愁。"西风又红水叶",秋意渐浓,引发对故乡和离别的感慨。"念江淮未霜,北雁先别",寓言季节变迁和人事离散。

词人的情感在"数倦程、独客销凝"处达到高潮,面对旅途的疲惫和内心的伤感,他不愿再触碰那些令人心碎的记忆,"忍重写伤心,雨铃残阕",暗示着过去的痛苦记忆如同雨后的铃声,虽断续却难以忘怀。

最后,词人以"故国秋回,怨过眼、芳菲鸣鴂"收束,感叹时光荏苒,美好的事物如春花般易逝,"怨过眼"表达了对流逝光阴的无奈。他劝慰行者不必过于沉溺于怀旧,而应珍惜眼前,"但思岁月",寓意人生应向前看,珍视当下。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历史的联想,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繁华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更漏子

烛双花,筵滴泪。争奈未成沉醉。怜强笑,见悲啼。

眼边光景迷。关山路。伤心数。不抵谢家廊庑。

千里月,五更云。此情天与亲。

形式:

诉衷情

人间日日有沧桑,湖草只寻常。

依然旧日鸥鹭、便换水云乡。

偎纸帐,对茶铛,细思量。

月华金镜,浪捲银涛,一样潇湘。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避地日本感赋

汉土西看白日昏,伤心胡虏据中原。

衣冠谁有先朝制?东海翻然认故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漫兴

远逐徐生迹,移舟住别峰。

遗书搜孔壁,仙路隔秦封。

流水去无尽,故人何日逢?

乡书经岁达,离恨转重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