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丁丞相

夷狄为阴中国阳,岂容羊犬更鸱张。

捷书一纸来从广,凯奏连旗至自扬。

尽瘁元臣食放箸,偷安老守寝凝香。

但怜此土非吾土,岁晚天寒忆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异族如阴暗势力,华夏似光明,怎容外敌嚣张跋扈。
捷报一封从广东传来,胜利的旗帜接连从扬州飘扬。
元老尽心尽力却放下筷子,老守偷安却在梦中闻到香气。
只可惜这片土地已非我所属,寒冬时节,思念起遥远的故乡。

注释

夷狄:指外族或异国。
羊犬:借指卑劣的敌人。
鸱张:嚣张跋扈。
捷书:胜利的文书。
广:广东。
凯奏:胜利的乐章或奏章。
扬:扬州。
尽瘁:竭尽全力。
元臣:德高望重的大臣。
食放箸:放下筷子,表示忧虑或不安心。
偷安:苟且偷生。
寝凝香:睡梦中仍能闻到香气,形容心中有事。
此土非吾土:指眼前的土地不再属于自己。
岁晚天寒:冬季寒冷的时节。
故乡:家乡,思念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生活及对远方家园的深切思念。"夷狄为阴中国阳,岂容羊犬更鸱张"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边疆地区与中原的差异,以及军事上的紧张状态。"捷书一纸来从广,凯奏连旗至自扬"则展现了一份急促而又胜利的军报,从广大的地域传递到扬州,连绵不断的旗帜象征着战争的胜利。

接着,"尽瘁元臣食放箸,偷安老守寝凝香"透露出边塞将士们在艰苦条件下依旧保持着生活节奏,尽管疲惫不堪,但仍能品尝到简单的饭菜,老者在静谧中享受着晚年的平静与安逸。最后,"但怜此土非吾土,岁晚天寒忆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异地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在岁末的严寒中,更是倍感怀念远方的温暖与亲情。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长,通过边塞将士们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艰苦与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和史司直韵五首(其五)

世閒传假不传真,丞相可曾城换银。

巷扫他家难敌富,氅披之子未为贫。

也知东郡行春守,便作南溪钓雪人。

指珷为瑶惭兴寄,恨无一缕引千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史司直韵五首(其四)

空中万鹤舞盘旋,飞向西天祇树园。

一幅缯绡包宇宙,连城圭璧委郊原。

冰笳莫弄两三曲,铁甲犹联百万屯。

痛痒不知惟党二,至今浪有姓名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和史司直韵五首(其三)

滕翁只道老非才,不料穷冬雪壮哉。

拟拨寒蔬寻早韭,试寻玉树索寒梅。

孤汀错认鹚为鹭,四野偏宜牟与来。

闻说广鞮西北走,将军已自播州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史司直韵五首(其二)

疑怪虚窗彻夜明,晓看积雪与阶平。

虽知乐岁无捐瘠,尚恐祁寒有怨情。

天地浑沦方返朴,国家霈泽正哀茕。

区区甚愿祈三白,只怕人閒忌满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