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答玄亮书斋

岂可居无竹,书声乃在兹。

雨来青不断,云过重难移。

空碧摇书幌,翠光入槿篱。

兴来无腹稿,满壁写新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书斋内竹子与书声相映成趣的宁静氛围。诗人以“岂可居无竹”开篇,表达了竹子对于书斋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竹子不仅为书斋增添了一抹绿意,更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接着,“书声乃在兹”点明了竹子与书声的和谐共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

“雨来青不断,云过重难移”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衬托书斋的幽静与竹子的坚韧不拔。无论是雨水的洗礼还是云朵的飘过,都无法改变竹子的青翠与挺立,暗示了书斋主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

“空碧摇书幌,翠光入槿篱”描绘了竹子在蓝天下的摇曳生姿,以及翠绿的光影穿透篱笆,进一步渲染了书斋内外的和谐之美。这里,竹子不仅是装饰,更是精神的寄托和灵感的源泉。

最后,“兴来无腹稿,满壁写新诗”表达了诗人即兴创作的自由与激情。在这样的环境中,灵感如泉水般涌现,无需预先构思,便能挥洒自如地创作出新的诗歌。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也展现了书斋作为创作空间的独特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书斋中竹子与书声相互映衬的美好场景,以及在这种环境下激发的创作灵感,传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杜玄洲折柬见邀不果赴次答

惆怅心期阻,端居意绪阑。

喑蝉依柳静,斗雀下庭寒。

终日阖门坐,同人寡所欢。

回灯独自语,兴寝太无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早起

严冬似早春,时物多暄煦。

崇朝澹晦阴,花径冥濛雨。

垂柳助芳柔,繁英亦增妩。

悄然人虑清,屋角流莺语。

形式: 古风

初春出郭访郑圣符

泠然人意远,倚杖眺芳林。

鸟迹窥奇字,泉声入韵琴。

空光分碧霭,积翠澹城阴。

春色从东至,青郊草欲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林公毅之会同

春装乘晓发,望望博冲河。

海色浮新浪,林芳变旧柯。

排寒风暂细,进暖气微和。

立马南桥畔,听莺一浩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