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竹枝二首(其一)

蜀道艰难易白头,羊肠虎背又黄牛。

西陵才过荆江出,听尽猿声是峡州。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蜀道的险峻与艰难,诗人以“蜀道难”为背景,通过“羊肠虎背”、“黄牛”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道路的崎岖不平。首句“蜀道艰难易白头”,直接点明了蜀道的险恶,让人感受到攀登之不易,甚至可能让人生出白发苍苍的感慨。接着,“羊肠虎背又黄牛”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蜿蜒曲折的道路比作羊肠,高耸险峻的山岭比作虎背,而“黄牛”则可能是指山间溪流或某种动物,进一步强调了道路的艰险和环境的恶劣。

“西陵才过荆江出,听尽猿声是峡州”两句,则将读者带入了一段充满自然声音的旅程。西陵和荆江都是长江沿岸的地名,这里描述的是穿越这些地区时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莫过于“猿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猿啼”常被用来象征哀愁、孤独或是对远方的思念。在这里,连续不断的猿叫声不仅渲染了旅途的寂寞与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终,当诗人到达峡州时,那似乎已经成为了旅途中的常态——听尽了猿声,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真实描绘,也是对旅途体验的深刻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既壮丽又略带悲凉的氛围,展现了蜀道的险峻之美以及旅途中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收录诗词(3)

王士桢(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贻上,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 字:子真
  • 号:阮亭
  • 籍贯:又号渔洋山
  • 生卒年:1634—1711

相关古诗词

西陵竹枝二首(其二)

峡州三月橹声齐,扣拍哀歌高复低。

十二碚边初起汕,日斜远过下牢溪。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齐]韵

峡中即景口号

雄开凭雉谍,巴水隔中州。

棹发江云乱,金鸣贡赋收。

纸钱焚旧陌,福胙饮新篘。

至喜亭何处,文忠遗爱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峡中夜泛

夜静风初霁,彝陵好放舟。

峡云当岸落,峰月下滩流。

远水明村舍,恬波起棹讴。

更阑谁秉烛,空拟问三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峡中吟

好友形骸外,剧谈肺腑中。

江山同逆旅,天地一樊龙。

有我皆为累,因人不算穷。

君平卜四近,细问定行踪。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