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足弱老态增,颠仆人共骇。
无趾真吾师,天刑乌可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体衰的人,步履蹒跚,甚至到了需要旁人惊恐相助的程度。诗人以"足弱"为题,直接点出了主题。他将自己身体的缺陷视为一种人生的教训,认为失去脚趾(可能指代某种身体残疾)反而成为了他的老师,使他更深刻地理解了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无情。他用"天刑"一词,暗示这是上天的考验,而非人力所能改变,表达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哲理的反思。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深意,体现了宋代理性主义和人生哲理的倾向。
不详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脚力虽云弱,心灵尚宛然。
休轻刖孙膑,犹解杀庞涓。
八十颓龄血气微,杖而后起固其宜。
尧夫有句君听取,脚力衰时药不医。
丞相今朝薨相位,衣冠赠典一番新。
作场好梦归乡去,仰羡无非梦里人。
大傩存古礼,彩发映雕冠。
如今身老大,不似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