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练子宁的诗《与谢伯大会宿石溪寺次日赠竹隐上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僧人生活画面。首句“高僧号竹隐”,点出主人公是一位修行高深的僧人,其名号寓含了他与自然的亲近和隐逸的生活态度。寺址选在大江之滨,显示出环境的开阔与禅意。
“如意悬书室”一句,通过“如意”这一佛教法器,暗示了竹隐上人在静谧的书斋中研读经书,心境如如意般自在。而“袈裟上钓船”则展现了僧人的日常生活,既有出尘的修行,又有世俗的趣味,体现了禅宗的随缘生活观。
“楼台开世界,龙象接人天”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寺内楼阁巍峨,仿佛连接天地,佛法宏大,如同龙象般威严而慈悲,引人向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竹隐上人修行境界的赞美。
最后,“记得连床处,松风夜不眠”回忆起与友人共度的夜晚,松涛阵阵,使人难以入眠,既表达了友情的深厚,也体现了禅定中的静谧与思考。整首诗以写景抒怀,赞美了竹隐上人的禅修生活,以及诗人与之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