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廿四桥月夜箫声,好向此间听取;
一再鼓湘灵瑟韵,如从天上飞来。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湖南会馆戏台在月夜下的独特景象与氛围。首句“廿四桥月夜箫声”,巧妙地将扬州著名的廿四桥与月夜箫声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诗意的场景。廿四桥本就以月色之美著称,加之箫声的悠扬,更添了几分雅致与浪漫。
次句“好向此间听取”,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场景的欣赏与向往,邀请读者一同沉浸在这样的美好之中。通过“听取”二字,不仅强调了听觉的享受,也暗示了情感的共鸣。
紧接着,“一再鼓湘灵瑟韵”,进一步深化了音乐与情感的交融。湘灵瑟,古代传说中湘水之神所弹奏的乐器,其音韵高洁,常被用来象征高雅的艺术或超凡脱俗的情感。此处以湘灵瑟韵形容戏台上的音乐,既突出了音乐的美妙,又赋予了它一种超越世俗的意境。
最后,“如从天上飞来”,用比喻的手法,将音乐的美妙与神圣感推向极致。仿佛那些音韵并非人间所能创造,而是从天际飘然而至,充满了神秘与崇高的色彩。这种描述不仅赞美了音乐本身的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由衷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扬州湖南会馆戏台月夜音乐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音乐、自然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以及对艺术之美的深情礼赞。
不详
庀江汉杞梓之才,南国冠裳,多会于此;
撷衡湘兰芷之秀,中兴豪杰,笃生其间。
东去浪淘沙,如闻乐奏湘渊,烟雨故乡来处;
南薰风送曲,犹想歌赓舜陛,江山大地平时。
画船烟雨下潭州,会此间檀板金樽,乐府翻成望湘曲;
瑶瑟空波延帝子,并隔岸梅花玉笛,天风吹送过江来。
生平亲见范希文,念在狱时蒙被深恩,以未从海内诸君万里共驱驰为憾;
自顾何如李供奉,登此山上肃瞻遗像,思无负我公当日千秋相期许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