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大春为赞扬张督府平定叛乱所作。诗中以“汉家租赋岁频蠲”开篇,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国家减免赋税政策的肯定,同时也暗含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反思。接着,“何事妖氛漫斗躔”一句,通过描绘妖氛弥漫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叛乱的混乱与动荡。
“廊庙玉符分上将,江城虎幄集群贤”两句,运用了古代官制和军事术语,赞美了张督府在平叛中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其中,“廊庙玉符”象征朝廷的决策与权威,“上将”指最高军事指挥官,“江城虎幄”则形容督府驻地的雄伟与军事部署的严密,“集群贤”则强调了团队中人才济济。
“扶桑夜静逢时雨,五岭春回起夕烟”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平叛的成功与和平的到来。扶桑象征着东方的希望与光明,夜静时的及时雨预示着困难即将过去,五岭春回则暗示着战乱之后的生机与复苏,而“起夕烟”则描绘出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
最后,“尽道楼船下南粤,风光重见武皇年”两句,表达了人们对张督府平叛功绩的高度赞誉,以及对国家再次繁荣昌盛的期待。其中,“楼船下南粤”形象地描绘了军队南征北战的场景,而“武皇年”则是借指盛世,表达了人们希望国家能够重现辉煌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既赞扬了张督府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也寄托了人们对国家和平与繁荣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