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氏子

缥缈谁氏子,学道要升仙。

人世岂不乐,何苦求上天。

反首顾我语,子岂得谓贤。

智如扑灯蛾,甘就膏火煎。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谁家的孩子如此飘忽不定,追求修道以成仙。
人间难道不快乐,为何苦苦向上天追寻。
他回头对我说话,你怎么能算得上贤良。
智慧如同扑向灯火的飞蛾,甘愿承受油灯的煎熬。

注释

缥缈:形容人或事物若隐若现,难以捉摸。
氏子:指某家的儿子。
子:你。
升仙:道教中修炼成仙。
岂:难道。
乐:快乐。
何苦:何必,为何辛苦。
反首:回头。
顾:看。
贤:贤良,品德高尚。
扑灯蛾:比喻盲目追求。
甘就:心甘情愿接受。
膏火:油脂燃烧的灯火,比喻危险或苦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和追求永恒境界的执着。开篇"缥缈谁氏子,学道要升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中人物的身份及其追求,即某位不详名姓的人物致力于修炼成仙。紧接着"人世岂不乐,何苦求上天"质疑之词,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这种超脱现实、渴望升入仙界的生活态度所持有的怀疑态度。

第三句"反首顾我语,子岂得谓贤"则转向修道者发出询问,似乎在探讨是否能将其追求视作智慧或高尚。最后两句"智如扑灯蛾,甘就膏火煎"以比喻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于这种执迷不悟的修炼行为所持有的讽刺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话与比喻的方式,表现出对修道者追求永恒境界而舍弃世间乐趣的质疑,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待遇到这种执着信仰时所展现出的同情与智慧。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贾佩兰歌

绿发忆新梳,君前侍玉壶。

相随五色凤,飞止帝宫梧。

凤时入紫烟,一举万羽趋。

乘风恣敖荡,众首倾云衢。

帝既天上行,留凤不与俱。铩翮下永巷,髡?编钳徒。

赭衣舂且歌,北望鸑鷟呼。

凛凛赤喙鸩,一杯死其雏。

凤亦饮瘖药,鞠域支体殊。

娥姁岂不仁,幸此全贱躯。

归来南山下,秋风裂罗襦。

寒床覆龙具,霜雪侵肌肤。

忽自感时节,临风只长吁。

徒怀掖庭事,饮泣对民夫。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起夜来

晓窗明绿纱,蜀锦压春卧。

横腮虎魄冷,惊起新梦破。

玲珑转条脱,缥缈梳矮堕。

高轴响银床,时误君车过。

形式: 古风

阅史感事

世间诸味已全疏,惟爱缣缃似蠹鱼。

名霸者来为御史,姓关人去作尚书。

晋师嘿嘿曾何害,楚客昂昂只自如。

安得汉阴归抱瓮,满园青甲灌新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阆州东园十咏(其十)郎中庵

已筑环为堵,仍裁月作床。

公来时隐几,身世在羲皇。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