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念奴娇》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以中秋佳节为背景,描绘了对月之美的向往与对团圆的渴望。
开篇“平分秋色。正年年此日,中秋佳节”,点明时令与节日,营造出一种期待与喜悦的氛围。接下来“欲向姮娥相问讯,为甚今宵无月”两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形象,表达了对月亮的疑问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失落。
“掩尽银蟾,深藏玉兔,无处凭圆缺”三句,通过比喻手法,将月亮比作银蟾和玉兔,生动地描绘了月圆月缺的自然现象,同时也暗示了人生境遇的无常与变化。
“纵有江上涛声,天边桂子,冷落何须说”几句,转而描写江面的波涛与远处的桂花,虽是美景,却因无月而显得有些冷清,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遗憾,反而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乐事赏心,还亏得、筵上酒杯频热”则表达了在没有月亮的情况下,人们依然能通过饮酒聚会来寻找乐趣与欢愉,体现了中国人在面对自然现象不可控时的乐观态度。
最后,“愿学长鲸,千川一吸,醉上清虚阙。琼楼玉宇,谅清光不曾灭”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像长鲸一样,能够畅饮千川之水,享受清虚的境界,同时坚信即使没有月亮,心中的光明与美好也不会消逝,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中秋无月为引子,通过丰富的想象与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既有对传统节日的深情回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