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丛桂在庭前,与子昔同植。
风霜昨夜紧,晨起视颜色。
庭树已凋落,桂枝一何直。
亮节自中怀,贞性非外饰。
对之思所亲,俯案不能食。
一日十二时,万虑在一刻。
寄诗非尽言,聊用明相忆。
这首明代诗人郑瑽的《寄宋仲珩三首(其三)》描绘了一幅秋日庭院的景象,通过对比庭前丛桂的变化,表达了对友人宋仲珩的深深思念。诗的前四句写实,"丛桂在庭前,与子昔同植。风霜昨夜紧,晨起视颜色。"回忆两人昔日共同种植桂树的情景,而今一夜风霜,桂树已然凋零,只剩下挺拔的桂枝,象征着友人的刚直品性。
接下来的诗句"亮节自中怀,贞性非外饰"赞美了宋仲珩内在的高洁节操,他的品性不因外界环境而改变。诗人睹物思人,情绪低落,"对之思所亲,俯案不能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至于无法专心进食。
最后两句"一日十二时,万虑在一刻。寄诗非尽言,聊用明相忆",诗人感慨时光匆匆,心中挂念之情难以言表,只能通过此诗来表达对宋仲珩的思念,以此作为彼此情感的纽带。
整首诗以景寓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
不详
青村溪尽处,林密隐孤庄。
石老莓苔路,门荒薜荔墙。
人行秋叶滑,鹤立晚松凉。
治亩农归后,蓑衣挂夕阳。
溪头自舒散,天澹夕阳微。
拂石松边坐,看云水上飞。
旧矶双鹭下,小棹一渔归。
不觉吟成久,苔痕湿上衣。
林响溪雨来,萧萧客窗暝。
瑶琴倦不谈,石阑晚犹凭。
烟深鸟依树,花落风满径。
隔岸谁诵经,泠泠发清磬。
天如穹庐塞云黑,胡地寒多胡草白。
阴山积雪不曾消,马潼驼峰作常食。
一身不幸颜如花,一朝飘泊在天涯。
宫中不识天子面,哪知世有呼韩邪。
银烛煌煌照清夜,咫尺腥膻杂兰麝。
强含娇笑对毡裘,啼痕暗裛秋云帕。
单于未醉酒频倾,琵琶不弹肠断声。
谁知万里多情月,祇与昭阳一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