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省曾所作的《送楚瑛上人吴门百花庵阅藏毕归钱塘一首》。诗中描绘了送别高僧楚瑛上人的情景,以及其在吴门百花庵阅读佛藏后的归途。诗中充满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我闻洛阳记,首阐四二经”引出佛教的起源和重要经典,暗示了楚瑛上人的身份和修行背景。接着,“遂使鹿苑言,登此汉氏庭”描绘了楚瑛上人在汉代宫廷中的弘法场景,体现了其深厚的佛法修为和广大的影响力。
“世高鼓清波,支娄继芳馨”、“建初珊瑚舌,长安凤凰旌”等句,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赞美了楚瑛上人如世高、支娄般高洁的品格和传法的辉煌成就。接下来,“自此三藏书,灿然若繁星”则表达了佛教经典的丰富与璀璨。
“楚瑛僧家宝,松萝閟幽扃”描绘了楚瑛上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神圣,隐喻其内心的纯净与深邃。“兀然理金篇,廓尔昭心灵”进一步强调了楚瑛上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和透彻领悟。
“宛如一粟许,无涯摄沧溟”以小见大,形象地表达了佛教教义的博大精深,如同沧海之水,虽一粟之微,却能包容无垠。最后,“春风鹫山吹,忍草忽巳青”、“思弄武林水,桃花驾归舲”描绘了楚瑛上人归途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其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人生一世间,去住皆浮萍”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而“折杨固分手,临岐已忘形”则体现了送别时的情感与释怀。最后,“往说无生法,天花何处零”表达了对楚瑛上人继续传播佛法、普渡众生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