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楚云湘水图歌谢张师夔教授》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龚璛所作。诗中描绘了对一幅名为“楚云湘水图”的赞美与感慨,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诗开篇即以“离骚之国几千里”引出对远方美景的向往,接着描述了一幅蒲帆顺风行驶的画面,象征着追求美好事物的决心与行动。随后,诗人通过“顺风犹须两月程”,表达了即使路途遥远,也阻挡不了前进的脚步,暗喻了对友情与艺术追求的执着。
“张君墨妙游戏尔,乱峰因君接天起。”这一句赞美了画家张师夔的技艺高超,使原本平凡的山峰在画中变得壮丽,仿佛与天空相接。这不仅是对绘画技巧的赞赏,也是对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颂扬。
“苍然古木摧不死,君应曾隐茅屋底。”诗人借古木不屈的形象,表达了对画家隐居生活与艺术追求的敬佩,暗示了艺术创作往往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激情与坚持。
“得非是间种兰芷,惨澹经营那及此。”这一句通过比喻,赞美了画家在作品中融入的细腻情感与精心构思,如同在幽静之地种植兰花与香草,需要耐心与深情的培育。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画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物形象,如松树与阁楼,以及与之相伴的童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他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欣赏。
最后,“云兮楚之云,水兮湘之水,回雁夕阳衔一苇。”这一段以自然景象作为结尾,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楚云湘水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蕴含了对友情、艺术追求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龚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将一幅画作转化为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诗歌,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力量与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