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诗人缪荃孙所作的《焦山四首(其二)》。诗中描绘了阮籍昔日藏书之处,山僧拾得并倍加珍惜的情景,然而这些珍贵的书籍最终因天灾人祸而散失,官府对此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诗中流露出对历史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痛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传承漠视的现象。
通过“阮公昔年置书藏,山僧掇拾犹殷勤”两句,诗人赞美了阮籍对文化的珍视与贡献,以及山僧对遗失文献的保护与珍爱。接着,“文宗万帙归劫火”,描述了书籍因灾难而散失的悲剧,表达了对文化遗产毁损的深切哀伤。“大府充耳不欲闻”,则讽刺了官方对这一文化损失的无视和冷漠态度,揭示了社会对文化价值认识的不足。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当时社会文化态度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