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四首(其二)

阮公昔年置书藏,山僧掇拾犹殷勤。

文宗万帙归劫火,大府充耳不欲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诗人缪荃孙所作的《焦山四首(其二)》。诗中描绘了阮籍昔日藏书之处,山僧拾得并倍加珍惜的情景,然而这些珍贵的书籍最终因天灾人祸而散失,官府对此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诗中流露出对历史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痛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传承漠视的现象。

通过“阮公昔年置书藏,山僧掇拾犹殷勤”两句,诗人赞美了阮籍对文化的珍视与贡献,以及山僧对遗失文献的保护与珍爱。接着,“文宗万帙归劫火”,描述了书籍因灾难而散失的悲剧,表达了对文化遗产毁损的深切哀伤。“大府充耳不欲闻”,则讽刺了官方对这一文化损失的无视和冷漠态度,揭示了社会对文化价值认识的不足。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当时社会文化态度的批判。

收录诗词(256)

缪荃孙(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焦山四首(其三)

节庵少年负奇气,抱冰不冷火不温。

夜深呜呜发高唱,惊起老蛟来叩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焦山四首(其四)

我今重蹋邯郸道,没踝黄尘甘踯躅。

何时归棹向江南,万斛春波饮寒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沃]韵

游赭山塔院答袁重黎同年三首(其一)

环塔幽篁里,精庐接乱山。

秋随黄叶尽,人共白云闲。

古道侵烟点,荒碑渍藓斑。

江天供一览,绝顶快跻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游赭山塔院答袁重黎同年三首(其二)

山翠尚疑滴,分宁书已无。

昔贤如可作,胜境又何殊。

涧水流琴筑,晴峦入画图。

平生瓣香意,落纸强追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