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

仙翁移守明年春,□书小子中自论。

□嗟羊公不血食,乃表乞庙于山樊。

因复为山发风咏,辞气浩浩涵胚浑。

又不柬弃贱且鄙,似欲瓴甋联玙璠。

捧诗那能测崖岸,但觉俗骨销沈昏。

师丈之命重违辟,手摩空腹强忍言。

召伯听讼棠树下,后人思伯树不残。

羊公游处岘山首,后人见山即汍澜。

或者怪之辄致诘,厥□何惠施元元。

答云贤者岂徒尔,其事虽远迹可根。

昔者郏鄏鼎既□,三姓窃出窥中原。

野鬼狂神盗社稷,渴龙饥虎摇乾坤。

于时生灵乃何物,蛇豕口吻恣吐吞。

丁黄那复顾邦土,荒城白昼啼幽冤。

□石未安晋已夺,晋□将至汉之濆。

公来有意补膏血,宁重黔首轻儿孙。

朝问疾苦历万室,莫复逋逃开四门。

众化以术公以道,人伏以威公以恩。

□□□时用□□,使民□戴如□□。

不然楚山尽奇秀,岂将怀□□□村。

山旧有亭亭有碑,碑前□见堕泪痕。

独使庭坚忽不祀,可□今古多朱轓。

仙翁下车郡即治,旋日鞭马城南奔。

踟蹰山头念往事,言不轻发心暗扪。

吾州祠宇数十百,何功何惠牲牢飧。

而令公作若敖鬼,嗟我庸敢誇雄藩。

玉书寻许□祀典,庶令贤者终天存。

士民欢笑□□诏,□□日□新宫垣。

梁国入吴毁淫祠,泰伯子胥方独尊。

南阳守睦祠子陵,浙东薄俗渐已敦。

仙翁还作叔子庙,汉南又开风教源。

诚令身在名灭者,放目仰视惭英魂。

凤林古景绝无尽,未算水木兼兰荪。

山前游骑试思否,此山不直供翠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通所作的《岘山》。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岘山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历史人物羊公的缅怀。诗人通过对比羊公与楚王的治国理念和方法,表达了对羊公高尚品德和卓越政绩的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追求。

诗的开头提到“仙翁”移守岘山,引出对羊公的追忆。接着,诗人通过“羊公不血食”的描述,强调羊公的清廉和不贪财的品质。羊公请求在山边建庙,诗人对此表示赞赏,并通过“风咏”、“辞气浩浩涵胚浑”等词句,描绘了羊公的高尚情操和深远影响。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羊公的治理理念,认为他不仅依靠威严,更以仁慈和恩德感化民众。通过“朝问疾苦历万室,莫复逋逃开四门”等诗句,展现了羊公深入民间,关心百姓疾苦的执政风格。诗人还提到,羊公的治理使得人民安居乐业,如同受到神明庇护一般。

诗中还提到了其他历史人物如召伯、楚王等,通过对比,突出了羊公的卓越之处。诗人对羊公的祭祀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精神和事迹应当永存。最后,诗人展望岘山未来的发展,希望它能够成为传播良好风尚的源泉,同时表达了对羊公的深切怀念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生动,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理想政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收录诗词(7)

黄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天惠樵阳岂厚哉,文翁旌旆两回来。

形式: 押[灰]韵

史院席上次首相吴公元韵

礼攽三事宴,史发两朝馀。

偶缀金闺彦,来紬石室书。

法良司马不,辞措子游欤。

盛事逢衰懒,重须读五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程给事知越州

浩然行思脱尘埃,画鹢横堤雁阵催。

申伯此时南国去,次公何日颍川来。

鉴湖清句秋多兴,魏阙丹心老不灰。

勋业古来馀事耳,离亭含笑倒樽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闰八月十日同运使正仲大夫提刑若愚司封运判全玉朝奉游雨花亭

闰月稍丰暇,清晨适逢休。

驱车偕群公,始为斯亭游。

钟山来艮维,大江西北流。

台成古到今,举目意已周。

晋有尸黎密,尝栖岗之幽。

君王怀高风,立刹旌往由。

法云生梁朝,云气如蟠虬。

七龄依宝亮,俊发钦徐刘。

讲经此寺中,天花盈空浮。

纷纷白雪飞,柳絮未可侔。

近来有贤宰,亭于冈上头。

吴侯因名之,潜德光千秋。

昔人登泰山,芥视十二州。

余亦叹群雄,一毛争九牛。

岂知振大林,至有八龙留。

因末为推本,秘思聊一抽。

灯明天人师,说法历劫悠。

欲放眉间光,洗足先双收。

入无量义处,身心安如丘。

陀罗与殊沙,普散千亿洲。

云公于此时,讲已不可俦。

况当幽岩中,松拂久唱酬。

所以善哮吼,保志称为优。

谁言此华来,天地相应求。

帝释举手间,已入如来眸。

醉书贻群公,为我商声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