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从伊通州前往吉林的旅途景象,充满了对沿途风光的细腻观察与感慨。首句“垒巘重冈记里长”,以“垒巘”和“重冈”描绘出连绵起伏的山峦,用“记里长”巧妙地暗示了行程的漫长与艰辛。接着,“劳劳人逐马蹄忙”一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旅途中人们与马匹的忙碌身影,生动地刻画了旅途的繁忙与紧张。
“新分郡邑虚城郭,旧设围场圈虎狼”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新设立的郡邑空旷的城郭,另一方面则通过“旧设围场”和“圈虎狼”形象地展示了过去这里可能存在的野兽出没的景象,暗示了自然环境的原始与险峻。
“三月黍初和雨种,千条柳尚带风凉”则将视角转向春日的田野与河岸,通过“三月黍”的播种和“千条柳”的轻拂,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清新,同时也暗示了农事的繁忙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最后,“行踪渐抵鸡林国,却少诗篇动此乡”表达了诗人随着旅程的深入,逐渐接近目的地——鸡林国(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但内心却似乎少了些激动或感慨,或许是对即将离开熟悉之地的淡淡忧伤,也可能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现了旅途的景色与氛围,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和人文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