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夕众喧寂,群鸟皆冥栖。
如何屋上乌,夜半哑哑啼。
屋中有思妇,不寐候晨鸡。
惊闻夜啼声,色喜情不怡。
明当有恩赦,揽衣出中闺。
曾闻孝慈乌,不类鹜与鹥。
复屋验兴周,登城知遁齐。
物兆有先见,由来事堪乩。
为语夜啼乌,止止无东西。
这首诗名为《乌夜啼》,是明代诗人张宁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夜晚静谧的景象,群鸟归巢,唯独屋上的乌鸦在夜半时分发出哑哑的啼叫声。这啼声引起了屋内思妇的注意,她因听到乌鸦的啼叫而感到欣喜,猜测可能有恩赦即将来临。于是她起身走出闺房,准备迎接可能的好消息。
诗中运用了“孝慈乌”的典故,即传说中的乌鸦能预知人间的善行和不幸,以此象征乌鸦的啼叫具有先见之明。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事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了对人性善良与命运转折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乌夜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寓意深刻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与人类情感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向往。
不详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采桑南陌遥,摘柘西涧远。
春蚕已三眠,夫婿洛与宛。
安得缲织成,裁衣待君返。
淼淼吴江津,悠悠越溪渚。
南风递荷香,洄溯三百里。
不见荡舟人,难随采莲女。
捣衣出虚榭,停杵登西楼。
月色烂如昼,千山今夜秋。
游子不顾返,时节空淹留。
岁晏时气肃,寒风透帏床。
镜敛双蛾蹙,被拂孤鸳翔。
玉关路千里,不如寒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