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崇禧塔

宝塔依灵宇,攀跻箭括穿。

孤标擎日月,绝顶出风烟。

树没嵩台迥,山连石室偏。

法云银草净,慧雨玉毫悬。

双树琼帘外,诸天画栋前。

雨花三界寂,清梵一僧禅。

目极中华尽,心纡象教缘。

愿承功德水,金筏度迷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崇禧塔的壮丽景象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人以崇禧塔为视角,展开了一幅宏大的自然与人文画卷。

首先,诗人通过“宝塔依灵宇,攀跻箭括穿”两句,描绘了崇禧塔矗立在灵异之地,攀登其上犹如穿越箭括,既突出了塔的高耸入云,也暗示了其神圣与神秘的氛围。接着,“孤标擎日月,绝顶出风烟”进一步强调了塔的高度与气势,仿佛能托起日月,冲破云烟,展现出崇禧塔的雄伟与超凡脱俗。

“树没嵩台迥,山连石室偏”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崇禧塔周围环境的幽静与独特,嵩台与石室的遥远与偏僻,反衬出塔的独立与超然。而“法云银草净,慧雨玉毫悬”则将崇禧塔与佛教文化紧密相连,法云的纯净与慧雨的洒落,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传递,玉毫的悬挂则增添了庄严与神圣的气息。

“双树琼帘外,诸天画栋前”两句描绘了崇禧塔外部的装饰与布局,双树与琼帘的美丽,诸天与画栋的壮观,不仅体现了建筑艺术的精湛,也寓意着佛法的广大与深邃。接下来,“雨花三界寂,清梵一僧禅”则通过雨花的寂静与僧人的禅定,表现了崇禧塔作为宗教场所的宁静与庄严,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最后,“目极中华尽,心纡象教缘”表达了诗人站在崇禧塔上,放眼望去,整个中华大地尽收眼底,心中充满了对佛教教义的深深敬仰与追求。“愿承功德水,金筏度迷川”则是诗人的心愿,希望借由崇禧塔的功德之水,如同金筏一般,引导迷失的人们渡过人生的苦海,达到心灵的彼岸。

整首诗通过对崇禧塔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信仰的深切感悟和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6)

刘克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要李簿招陈浔州七星岩宴集

沥湖绀殿锁虚空,山拔蓬莱有路通。

白玉仙床依洞口,黄金秘简出云中。

孤峰临水元浮影,锦石侵霞更上红。

把酒与君聊骋望,泠然真欲御长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叶化甫修端州志寓桂林余偕李惟实访之值郑使君招饮舟中

江清沙白自孤村,寂寞蓬蒿仲蔚园。

吕氏故烦千里驾,马迁新著一家言。

狂风岸坼鼋鼍涌,斜日林开鹳雀喧。

独把干星龙是剑,双看载酒鹿随轩。

短箫横笛悲雕舸,对弈探钩命绿尊。

似盖片云来断壁,如龙五龙走平原。

讴声绕席高还下,霞气冲杯冷复温。

昏黑最怜分手地,山烟岩月啸清猿。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潘君理古琴予重而赋此

孤桐千世后,犹出峄阳传。

莫是留清角,何如对响泉。

月明中散曲,风淡伯牙弦。

岂但馀书卷,无非手泽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古梅洞

索笑寒梅下,花开洞更幽。

湖烟晴似染,山翠漭俱流。

药许芝童采,岩宜木客留。

游仙聊小睡,清梦到罗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