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白渠歌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

举锸如云,决渠为雨。水流灶下,鱼跳入釜。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忆万之口。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郑国和白渠灌溉工程的壮观景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诗中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场景,以及由此带来的丰饶景象。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开篇即点明农田所在的位置,位于池阳与谷口之间,暗示此处地势优越,有利于灌溉与耕作。

“郑国在前,白渠起后。”提到郑国渠与白渠两个著名的水利工程,前者由郑国主持修建,后者则是后来的补充与完善,共同为农田提供水源。

“举锸如云,决渠为雨。”形象地描述了工人们挥动铁锹的情景,如同云朵般密集,而开凿的渠道则仿佛天降甘霖,滋润着大地。

“水流灶下,鱼跳入釜。”进一步描绘了水流经过之处的生动景象,不仅灌溉了农田,还使得鱼儿得以在水中自由游弋,增加了生态的多样性。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通过对比泾水的泥沙含量,强调了灌溉工程对于改善水质、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作用。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说明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增产增收。

“衣食京师,忆万之口。”最后点明了这些水利工程对京城乃至全国粮食供应的重要性,养活了无数人口,体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社会价值与民生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郑国渠与白渠的赞颂,不仅展示了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高超,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974)

无名氏(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颍川儿歌

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形式: 古风

牢石歌

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

形式: 四言诗

上郡吏民为冯氏兄弟歌

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

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

周公康叔犹二君。

形式: 古风

长安为尹赏歌

安所求之死,桓东少年场。

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