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珍珠帘·辛巳生朝》由清代诗人杨玉衔所作,描绘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于人生际遇的无奈与自省。
首句“飞鸿瞥影回头渺”,以鸿雁掠过天空的景象起笔,象征着时间的匆匆流逝和生命的短暂。鸿雁的“瞥影”与“回头渺”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不可追回。
接着,“堪惆怅、两事升平年少”,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岁月的怀念与惋惜。在“春色半阑珊,况影形相吊”的描述中,春光将逝,万物凋零,诗人与自己的影子相伴,孤独而寂寥,进一步强化了对青春消逝的哀愁。
“面目须眉无一是,更剩得、无聊怀抱”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迷茫。面对镜中的自己,他发现没有一个满意的形象,只剩下无尽的无聊与困惑。这种自我审视,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寻。
“壶小。对茶烟禅榻,契结昏晓”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场景,诗人独自对着茶烟与禅榻,与时间共度,似乎在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然而,“契结昏晓”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即使在静谧中也无法逃避时间的无情。
“偶尔裙屐追随,借词牌杯酒,涂雕枯槁”通过描写偶尔回忆往昔的欢乐与聚会,反衬出如今的孤独与衰老。词牌与杯酒,是往日欢愉的象征,如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寻找,如同雕刻在枯木上的痕迹,无法挽回。
“问字半亭,虚守太元残草”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与知识的追求,但面对“太元残草”,即世界的衰败与无常,这种追求显得无力且徒劳。
“海澨红桑经怕看,敢醉心、安期仙枣”中,“海澨红桑”可能象征着遥远而难以触及的美好事物,诗人不敢直视,仿佛在逃避现实的残酷。而“安期仙枣”则是长寿与超脱的象征,诗人虽渴望长生不老,但又不敢轻易追求,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最后,“休笑。任老去文园,人求遗稿”是对世人的劝告,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接受。诗人明白,无论外界如何嘲笑,他只能接受岁月的流逝,任凭文园荒废,留下的是自己的作品与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个人情感、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孤独、追求与放弃等复杂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人生百态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