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泮宫西畔偶来寻,香火祠前气肃森。
柴市阴霾存积恨,崖门惊浪鼓哀音。
更无地滴包胥泪,秖有天知豫让心。
我为纲常连下拜,清风飒飒袭衣襟。
此诗《谒文丞相庙用老杜蜀相韵》由明代诗人丘浚所作,通过“泮宫西畔偶来寻,香火祠前气肃森”两句开篇,描绘了诗人偶然来到文丞相庙,面对香火缭绕的祠堂,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接着,“柴市阴霾存积恨,崖门惊浪鼓哀音”两句,借历史事件的背景,表达了对文丞相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深切缅怀,以及对国家危难时刻英雄壮举的感慨。
“更无地滴包胥泪,秖有天知豫让心”两句,运用典故,将文丞相与春秋时期的忠臣包胥和豫让相提并论,强调文丞相的忠诚与坚韧不拔,即使无人理解,上天亦能感知其赤诚之心。最后,“我为纲常连下拜,清风飒飒袭衣襟”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示自己对文丞相的敬仰之情,仿佛清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也触动了内心的敬意与感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丞相庙的实地探访,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忠诚、正义与民族气节的深刻思考和赞美。
不详
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玉峰、,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
二十年前入禁闱,朝朝侍立看朝仪。
头颅种种疑非我,世道悠悠责付谁。
人到衰年情顿减,天将阴雨骨先知。
可怜岁月閒中过,年少功名异所期。
老来肌骨怕寒侵,无夜家园不上心。
万里路行经半载,一封书到值千金。
抗颜璧水知无补,营老菟裘念愈深。
预报吾儿扫门径,乞骸早晚便投簪。
重阳无酒堪惆怅,况是东篱未有花。
草木变衰人感物,关河迢递客思家。
秋容不断天无际,晚景无多日易斜。
白发故人今我在,相逢不用惜年华。
圣皇秩祀莅郊坛,分献今年得霍山。
奠璧礼行金阙下,燔柴烟起彩云间。
清风飒飒随神至,瑞雪飘飘拥驾还。
明日庆成应赐宴,奉天殿上侍龙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