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社集白孟新有诗纪事和韵

次公礼法醉全宽,岸帜高吟一水寒。

乱后江声仍北固,座中人影半南冠。

自伤钩党名曾噪,颇怪坑儒策未完。

狎客冷消三阁烬,却留寄字满琅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的诗人龚鼎孳所作,题为《秦淮社集白孟新有诗纪事和韵》。诗中,诗人以次公礼法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江边宴饮的场景。"次公礼法醉全宽"暗示了在宽松的礼法氛围下,人们畅饮欢歌,忘却忧虑。"岸帜高吟一水寒"则通过江面的寒冷,烘托出聚会时的热烈与江景的寂寥对比。

"乱后江声仍北固"暗指战乱之后,江水依旧涛声依旧,北固山的雄壮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江山的稳固。"座中人影半南冠"描绘了聚会中既有北方人士也有南方流离之人,暗示了时代的动荡与人们的离散。

诗人接着感慨自己因政治斗争而名声大噪("自伤钩党名曾噪"),同时也对秦始皇坑儒的历史事件表示遗憾,认为那样的残酷手段并未完全结束("颇怪坑儒策未完")。"狎客冷消三阁烬"进一步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繁华不再的哀叹,"三阁"可能指的是昔日的繁华场所,如今只剩下冷清。

最后,诗人以"却留寄字满琅玕"收尾,意指虽然宴席已散,但聚会的记忆和诗文却如美玉般珍贵,长久留存。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收录诗词(263)

龚鼎孳(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1615年,殆于1673年。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谥端毅。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在兵科任职,前后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明代谏官多好发议论,擅于弹劾别人。在明亡后,可以用“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形容。气节沦丧,至于极点。风流放荡,不拘男女。在父亲去世奔丧之时尤放浪形骸,夜夜狂欢。死后百年,被满清划为贰臣之列。著有《定山堂文集》、《定山堂诗集》和《诗余》,后人另辑有《龚端毅公奏疏》、《龚端毅公手札》、《龚端毅公集》等

  • 字:孝升
  • 籍贯:安徽合肥
  • 生卒年:1634年

相关古诗词

舟过秦邮喜晤铁山司空

芒砀天低万马秋,垂纶乞食老沧洲。

贫厨浊酒宽霜鬓,高枕青山笑敝裘。

江左竟挥王导涕,人间并忌李膺舟。

蓬蒿客过还深掩,莫遣尘侵百尺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牧斋先生韵为丁继之题秦淮水阁

开元白发镜中新,朱雀花寒梦后春。

妆阁自题偕隐处,踏歌曾作太平人。

乌啼杨柳仍芳树,鸥阅风波有定身。

骠骑武安门第改,一帘烟月未全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盛顺伯归丹阳

人雒相看鬓发苍,十年踪迹阻沧桑。

畏途自懒嵇中散,古道难忘盛孝章。

龙卧东京留党锢,乌啼北寺共星霜。

樽前欲别重牵袂,辇路长秋过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人日同张登子邓孝威游海幢寺访澹归上人

雨后经行祇树林,石栏横屐碧苔岑。

佛云不改清流色,人日偏宜海国阴。

过岁白花飞蝶早,当时赤棒伏龙深。

旅辰暇肯虚莲社,一饭青精万里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