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愁

着地寻来,无端牵惹。一生锁住眉尖下。

如呆似梦复如痴,怜伊倒被心肠挂。

脉脉红楼,萋萋绿野。一江春水茫茫泻。

好花明月总怜人,小窗弹破凄凉话。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清代词作《踏莎行·愁》是徐釚的代表作之一,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词中通过“着地寻来,无端牵惹”表达出主人公对愁绪的无处不在和难以摆脱,仿佛愁绪如同无形之物,紧紧缠绕在心头。

“一生锁住眉尖下”形象地刻画了愁苦深重,连眉头都紧锁的状态,显示出词人内心的压抑与痛苦。“如呆似梦复如痴”进一步描绘了词人陷入愁苦中的恍惚状态,仿佛失去了自我,只剩下一个被愁绪占据的躯壳。

“怜伊倒被心肠挂”则表达了词人对愁绪的无奈和自责,仿佛是自己被愁绪所牵累,而非愁绪主动缠绕。接下来,“脉脉红楼,萋萋绿野”以景衬情,通过描绘红楼的寂静和绿野的荒芜,映照出词人心境的孤独与落寞。

“一江春水茫茫泻”运用比喻,将愁绪比作滔滔春水,既写出愁绪的浩渺无边,又暗示其无法阻挡的流逝。“好花明月总怜人”借美好的自然景象反衬内心的孤寂,好花与明月本应带来安慰,但在词人眼中却成了增添愁绪的因素。

最后,“小窗弹破凄凉话”以动作细节收尾,形象地描绘出词人在小窗前独自弹奏,试图借此排解心中的凄凉情绪,但愁绪却愈发浓厚,无法真正消解。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传达了词人对愁苦的深深体验。

收录诗词(178)

徐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鞠庄、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入史馆纂修明史。因忤权贵,二十五年归里后,东入浙闽,历江右,三至南粤,一至中州。游历所至与名流雅士相题咏。康熙皇帝南巡,两次赐御书,诏原官起用,不肯就。卒年七十三

  • 字:电发
  • 号:虹亭
  • 籍贯:吴江(今属江苏苏州)
  • 生卒年:qiú )(1636~1708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西湖即事

似镜湖光正可怜。六桥杨柳蘸寒烟。

朱楼窈窕迷芳榭,石马凄凉冷墓田。

人似玉,酒如泉。朝朝携上木兰船。

尽听商妇弹红泪,犹掷歌儿买笑钱。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忆旧游.寄家方虎翰林

桑乾东去路,记玉河烟月几追欢。

狗屠和筑客,旗亭尊酒,唱彻双鬟。

春风马蹄行疾,一日遍长安。

喜孝穆珊瑚,吾家砚匣,已冠仙班。

音书迟白雁,想华清官阙,自异人间。

纵漏催莲炬,酒阑猛省,犹欲追攀。

只是依人憔悴青鬓损朱颜。

传语曲江头,凄凉法曲岂能弹。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百字令.索汪蛟门舍人新词

金门游戏,向人间唾咳、皆成珠玉。

司马愁消方朔倦,傅粉薰香鹿鹿。

才子吟红,佳人拾翠,辛柳真臣仆。

新词好寄,与君齐被丝竹。

怜余如此飘零,劈笺飞檄,夜夜燃官烛。

肠断西泠衰草暮,何况荆高哀筑。

驱驾花间,颉颃兰畹,两者先生足。

先生不弃,贻予黄绢千幅。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绮罗香.柬檗子,兼忆茂伦、雪客

碧树城西,乌皮几上,脱帽群呼小友。

落拓周郎,顾曲时时载酒。

记昨年、雪藕初尝,又今年、霜柑暂剖。

想书仓、腹笥便便,中原鞭弭吾何有。

平津东阁如云,扫六朝金粉,才华八斗。

炊熟胡麻,又斸花间杞枸。

红尘里、几堆皂帽,真江畔,一湾春柳。

向雪滩、钓叟呼余,余日如君否。

形式: 词牌: 绮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