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伯仁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军事才能不济、官职微小而感到羞愧的心情。全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的自谦与幽默。
"羞把床头短铗弹,弓裘殊愧一丝官。"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自己不擅长军事、手无缚鸡之力而感到羞愧,只是担任着微不足道的官职。短铗弹是古代的一种小型兵器,床头短铗弹意味着平时连最简单的防卫工具都未曾练习。
"但知晓雪侵髭满,不拟春风著眼看。" 这两句则描绘诗人对于岁月流逝、容颜衰老的情感,晓雪代表了寒冷和年华的消逝,而春风是生机与美好的象征,但诗人却不愿意去关注这些,只想安贫乐道。
"东閤选抡前固有,西班腾踏近尤难。" 这两句通过对军事行动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自谦之情。东閤与西班可能指的是不同的军队编制或者训练场所,但不论是哪一个,都显示出诗人对于这些严格要求的敬畏之心。
"先生浓点陶镕笔,安得梅花月共寒。"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文学艺术,提到了唐代的文豪陶渊明和宋代的文学家苏轼(字东坡),他们都是诗人崇拜的对象,而“安得”表达了一种渴望,也是对自己无法企及伟人的无奈感叹。梅花月共寒,则是表现了诗人对于洁净、高远之美的向往,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自嘲、反衬和对文学巨匠的仰望,展现了一位文人在军事才能上的局限以及对自身定位的深刻认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纯净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