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四日绝句(其三)

精脩从此可容閒,勘破当年义利关。

随处动心兼忍性,何忧不到古人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的《十二月十四日绝句(其三)》。吴与弼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他的思想深受程朱理学影响,主张“致良知”和“格物致知”,强调内心修养与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诗中“精脩从此可容閒”,意味着通过精心的修习,可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里的“閒”字,既指闲暇,也暗含着内心的空灵与自在。诗人认为,通过修行,人可以摆脱世俗的纷扰,达到心灵的平静。

“勘破当年义利关”,则表达了诗人对“义”与“利”的深刻理解。在儒家伦理中,“义”指的是符合道义的行为准则,“利”则指个人的利益或私欲。诗人认为,只有超越了对利益的追求,才能真正理解并践行“义”,达到道德的高境。

“随处动心兼忍性”,说明了诗人对于道德实践的态度。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内心的波动,并且具备忍耐的意志力。这不仅是对外在诱惑的抵抗,也是对自己内心欲望的克制,体现了儒家强调的“克己复礼”。

“何忧不到古人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道德修为的信心。他认为,只要坚持修行,遵循道德原则,就无需担心无法达到古代圣贤的境界。这不仅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也是对传统道德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吴与弼作为理学家的哲学思考,强调了内心修养、道德实践以及对传统道德价值的尊重。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

收录诗词(1489)

吴与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二月十四日绝句(其四)

何忧不到古人班,只把遗经子细看。

学久自然查滓化,心斯广矣体斯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惧衰

少壮空缠疾病过,光阴况复迅如梭。

蹉跎容易入衰境,此德此身将奈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寒疾未醒兼困于疮废书默咏朱子及陆象山兄弟鹅湖倡和诗僭次其韵

先哲高风悉所钦,考亭朱子益留心。

沧溟浩浩吞诸水,泰华巍巍失万岑。

理极研精无窔奥,形纯践履更深沉。

微躯每恨生来晚,空慕声容隔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除夜

一年程课更如何,轻薄还因感慨多。

明日又逢新岁月,几时能出旧巢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