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日大雨晓霁登碧落堂

青天送归云,整如劳还师。

颜行有喜色,厮役争奔随。

晨曦映疏雨,宝灯贯银丝。

落面何曾湿,洒空不胜微。

老夫锐登山,半岭惊欲归。

仰视得奇观,徙倚为久之。

谁言李成巧,此画天下稀。

却登碧落堂,四面天风吹。

葛制忍秋寒,前夕酷暑时。

形式: 古风

翻译

蓝天送走归去的云,如同军队凯旋归来。
颜面洋溢着欢喜神色,仆从们争先恐后地跟随。
清晨的阳光照在稀疏的雨滴上,仿佛明珠穿线般晶莹。
雨点落在脸上并未湿润,洒在空中轻盈无比。
老夫精神焕发地登山,半山腰时惊讶于美景,几乎想回家。
抬头欣赏到奇异的景象,我驻足良久不愿离去。
谁说李成的画技巧妙?这幅画实属世间罕见。
然后我又登上碧落堂,四周被天风轻轻吹拂。
即使身披葛衣抵挡秋寒,想起昨晚还是酷暑难耐。

注释

青天:晴朗的天空。
劳还师:军队凯旋归来。
颜行:面部表情。
厮役:仆从、侍从。
晨曦:清晨的阳光。
宝灯:比喻明亮的阳光。
落面:雨点打在脸上。
徙倚:徘徊、停留。
李成:画家名。
碧落堂:高雅的厅堂。
葛制:用葛布制成的衣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雨过后的清晨景象,天空晴朗,云朵被送归于青天,而行色之人则如同勤劳的仆役急匆匆地赶回。诗中的颜行有喜色,表明人们对于雨后新鲜气息的喜悦。厮役争奔随,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清晨忙碌的场景。

晨曦映疏雨中,“晨曦”指的是早晨的阳光,而“疏雨”则是稀疏的雨滴,宝灯贯银丝,则是对室内装饰的细腻描写。落面何曾湿,洒空不胜微,是说虽然外面的雨水还未完全散去,但室内却已经干爽。

老夫锐登山,半岭惊欲归,表达了诗人年迈力衰,却依旧渴望攀登高山的决心与激情。仰视得奇观,徙倚为久之,则是说诗人在山上仰望天空,看到罕见的美景,便不由自主地停留片刻。

谁言李成巧,此画天下稀,是赞扬这幅自然所绘的画比起名家李成更胜一筹。却登碧落堂,四面天风吹,则是说诗人随后登上了碧落堂,那里的四周都被清新的天风环绕。

葛制忍秋寒,前夕酷暑时,是对比昨晚的寒冷与今日早晨的凉爽。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七字长句敬饯提刑寺丞胡元之持节桂林

江西太守说谁子,只说吉州有新事。

棘闱照日动碧鳞,粉堞入云横烂银。

三年八邑邑邑熟,一任千日日日春。

君不见吉州太守清何似,白鹭江心秋见底。

除却太仓五升米,不曾遣人来向市。

四邻束脩来相看,不将入家将入官。

清名袭人冰霜寒,随风一夜入九关。

帝曰桂林五千里,象犀珠玉生海里。

安得使者人人皆如此,金捐于山珠抵水。

却从吉州夺吾侯,一州夺与三十州。

梅花一笑迎汉节,桂花八株吹岭雪。

使星归去作台星,跳过郎星与卿月。

形式: 古风

九日郡中送白菊

未应白菊减于黄,金作钿心玉作裳。

一夜西风开瘦蕾,两年南海伴重阳。

若言佳节如常日,为底寒花分外香。

挼蕊浮杯莫多著,一枝留插鬓边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九日招子上子西尝新酒进退格

但令有酒对篱东,管得山名不是龙。

榨里泼醅迎节里,雨中移菊自城中。

多时不饮今辞醉,一笑相欢古罕逢。

我辈明年当更健,不须子细看萸红。

形式: 七言律诗

九日落莫忆同施少才集长沙

九月九日今朝是,五里十里正未已。

良辰美景只自美,不如且著黑棋子。

浊醪不贱有如无,黄花新寄绝交书。

三年客里两重九,去年却得登高友。

醉吟岳麓道林间,天风吹帽挂君山。

倒骑蹇驴下绝顶,眼花几落贾谊井。

如今悔狂亦懒游,不嫌清坐独醒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