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萧国宝的《次韵寄梵天方丈古岩》以禅意为线索,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禅宗生活图景。
首联“方将飞锡思匆匆,竟夕蒲团月影重”,开篇即以“飞锡”这一佛教术语,形象地表达了行脚僧人四处游历、寻求佛法的精神状态。夜幕降临,诗人与方丈共坐蒲团,月光洒在蒲团上,显得格外宁静庄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颔联“剖破菊篱花雨散,心归莲社色身空”,进一步深化了禅宗的意境。菊花篱笆被风雨打落,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无常和变化,而“心归莲社色身空”则表达了禅者追求心灵解脱、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这里,“莲社”借指佛教中的修行团体,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超脱。
颈联“栖禅石煖云生衲,载酒船香雪满篷”,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禅者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栖息于温暖的岩石之上,白云缭绕,仿佛是禅者心灵的寄托;而载酒的船只在雪满的篷布下航行,既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也寓意着禅者在世俗中寻找精神的归宿。
尾联“简尽残经无字悟,觉来幡动不关风”,收束全诗,揭示了禅宗的核心思想——“悟”。通过阅读佛经直至“无字悟”,意味着在深入理解佛法的基础上,达到一种超越文字、直接领悟真理的境界。而“觉来幡动不关风”则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无我”观念,即使幡动(外界现象)与风无关(内心无波动),体现了禅者对世间现象的超然态度,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者追求精神自由、超越世俗的深刻哲思,语言简洁而富有禅意,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