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寄梵天方丈古岩

方将飞锡思匆匆,竟夕蒲团月影重。

剖破菊篱花雨散,心归莲社色身空。

栖禅石煖云生衲,载酒船香雪满篷。

简尽残经无字悟,觉来幡动不关风。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萧国宝的《次韵寄梵天方丈古岩》以禅意为线索,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禅宗生活图景。

首联“方将飞锡思匆匆,竟夕蒲团月影重”,开篇即以“飞锡”这一佛教术语,形象地表达了行脚僧人四处游历、寻求佛法的精神状态。夜幕降临,诗人与方丈共坐蒲团,月光洒在蒲团上,显得格外宁静庄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颔联“剖破菊篱花雨散,心归莲社色身空”,进一步深化了禅宗的意境。菊花篱笆被风雨打落,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无常和变化,而“心归莲社色身空”则表达了禅者追求心灵解脱、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这里,“莲社”借指佛教中的修行团体,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超脱。

颈联“栖禅石煖云生衲,载酒船香雪满篷”,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禅者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栖息于温暖的岩石之上,白云缭绕,仿佛是禅者心灵的寄托;而载酒的船只在雪满的篷布下航行,既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也寓意着禅者在世俗中寻找精神的归宿。

尾联“简尽残经无字悟,觉来幡动不关风”,收束全诗,揭示了禅宗的核心思想——“悟”。通过阅读佛经直至“无字悟”,意味着在深入理解佛法的基础上,达到一种超越文字、直接领悟真理的境界。而“觉来幡动不关风”则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无我”观念,即使幡动(外界现象)与风无关(内心无波动),体现了禅者对世间现象的超然态度,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者追求精神自由、超越世俗的深刻哲思,语言简洁而富有禅意,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

收录诗词(12)

萧国宝(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徙吴江。工诗。有《辉山存稿》

  • 字:君玉
  • 号:辉山
  • 籍贯:淮安山阳

相关古诗词

山居咏

残红零落鸟无言,结竹为篱梦不喧。

雨渍短垣茸草色,水涵空石露蒲根。

风摇碎影春将尽,烟裹深林月欲昏。

冷砚久荒时一洗,墨香狼藉引鱼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夜过吴江

西风飒飒一帆轻,路入松陵夜正清。

市户残灯临水影,渔村短笛隔云声。

丹枫叶落霜初肃,白苇花开月倍明。

我有元龙豪气在,四桥波浪不须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冬夜

虚室寒侵骨,疏梅月影床。

三更孤雁泪,悲怨不成行。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赠寂堂和尚

冷云和衲定,悟到觉身轻。

地静人偏胜,山空水亦灵。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