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镇

繁华廛市水西东,凭眺江头叹转篷。

客老孤舟忘岁月,人经浩劫悟穷通。

一身出入干戈里,千里稽迟道路中。

遥识高堂念游子,岭云千叠盼征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通镇的繁华与变迁,以及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首句“繁华廛市水西东”,以“水西东”点明地理位置,暗示了大通镇的地理位置独特,水路交通便利,从而引出“繁华廛市”的景象。接下来,“凭眺江头叹转篷”一句,通过眺望江面,感叹着生活的无常和变化,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客老孤舟忘岁月,人经浩劫悟穷通”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借“客老孤舟”之景,表达了漂泊异乡、年华老去的孤独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忘岁月”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在孤独与漂泊中对时间的淡漠感知。“人经浩劫悟穷通”则是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后,对生命意义和世事无常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一身出入干戈里,千里稽迟道路中”两句,描绘了诗人或主人公在战乱中的颠沛流离,以及在漫长旅途中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描述,也是对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现状的反映。

最后,“遥识高堂念游子,岭云千叠盼征鸿”两句,表达了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着家中高堂(父母)对远行游子的深切挂念,以及在遥远的山岭间,期盼着能够有一只征鸿带来家书或消息。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温暖又充满忧伤,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深厚与不可替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通镇繁华与变迁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命运、社会动荡和亲情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历史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86)

金武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小孤山

九派来浔阳,巨漫汇吴楚。

屹然小孤山,中流作砥柱。

陡峭绝倚傍,矗立峙今古。

玲珑一峰秀,烟云互吞吐。

何年祀仙姝,凿翠辟殿宇。

旁有彭郎矶,附会资谐语。

一棹溯空江,迷离值微雨。

篷窗纵遐瞩,兹山快先睹。

风利不得泊,登山兴偏阻。

扁舟东下时,斯游会当补。

形式: 古风

登石钟山游绀园

名园蹊径本天成,一览江山倍有情。

百战尚思金鼓震,千秋犹作石钟鸣。

鄱湖水远孤帆出,庐岳云閒夕照明。

且向坡山楼上望,不须月下小舟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风顺口占

扁舟如叶剪江行,我与湖山大有情。

更喜一番风顺处,小姑迎罢大姑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舟过鞋山数里忽南风大作回泊姑塘关

鹢首今真退,淹留又此关。

水连天作岸,风激浪成山。

岛屿苍茫外,帆樯出没间。

沙堤聊散步,羡煞白鸥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