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呈同院诸公六首(其四)

秋日同文馆,分场试未齐。

借书穷石室,刊字费棠梨。

想见英雄彀,谁当甲乙题。

喜陪群彦集,通籍在金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秋天在同文馆,分组考试还未完毕。
向图书室借阅书籍,刻字的工作耗费了棠梨木。
想象那些杰出人才的竞赛,谁能解答出甲乙等次的问题。
我欣喜能与众多才子一同聚会,期待在金闺中取得功名。

注释

秋日:秋季。
同文馆:当时的学校或教育机构。
分场试:分组进行的考试。
未齐:尚未完成。
借书:借阅书籍。
石室:藏书之处,可能指图书馆。
刊字:刻写文字。
费:耗费。
棠梨:一种木材,用于刻书。
想见:想象。
英雄彀:杰出人才的竞技场。
谁当:谁能成为。
甲乙题:考试中的等级题目,如一甲、二乙等。
喜陪:欢喜伴随。
群彦:众多才俊。
通籍:进入仕途,取得官职。
金闺:古代对皇宫或朝廷的代称。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秋日与同僚共处、参与科举考试的场景,并借助书籍和学习空间来准备答题的情境。诗中透露出诗人的学术热诚和对英雄人物的向往,以及他对于能够与文人相聚交流的喜悦。

首句“秋日同文馆,分场试未齐”表达了秋天在共同的学术空间内,与其他文人一起准备考试的情景。这里的“分场”可能指的是分组答题或是不同科目的考试安排尚未完全确定。

接着,“借书穷石室,刊字费棠梨”则展示了诗人为了学习,不惜重金(“刊字费棠梨”暗示刻制字帖的昂贵)而在简陋的石室中(“穷石室”)借阅图书,以求知识的迫切。

第三句“想见英雄彀,谁当甲乙题”流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上或现实中的英雄人物的憧憬和尊崇。这里的“甲乙题”可能是指科举考试中最难的试题,而诗人似乎在寻找能够与那些伟大人物比肩的人物。

最后,“喜陪群彦集,通籍在金闺”表达了诗人对于能与其他有才能之士(“群彦”)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快乐。这里的“金闺”可能象征一个高雅或是精美的地方,代表着优质的学术环境。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学问的渴望、对英雄的追求以及对同侪交流的珍视。

收录诗词(43)

邓忠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呈同院诸公六首(其三)

秋日同文馆,虚廊日几回。

浮花出林杪,古樾蔽城隈。

远笛悲仍壮,幽禽去又来。

微吟还自喜,共和有清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诗呈同院诸公六首(其二)

秋日同文馆,朝晖淡淡光。

聚蚊喧败帐,飞蝠入雕梁。

香散青绫被,诗翻古锦囊。

群居有英彦,晤语兴何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诗呈同院诸公六首(其一)

秋日同文馆,多朋信可依。

慧莺还伴锁,巧燕自知归。

藻鉴由来定,翘材未觉稀。

贤书早晚上,拭目看珠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重九考罢试卷书呈同院诸公二首(其二)

屡见高文试泽宫,长年参校愧龙钟。

悬黎待价由来久,绿绮知音不易逢。

吉语乍闻随鹊喜,归期专欲问龟从。

到家莫负如泥约,光禄供醪味渐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