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潮曾送离魂去。春山曾见伤离处。老去不堪愁。
凭阑看水流。东风留不住。一夜檐前雨。
明日觅春痕。红疏桃杏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带着些许哀愁与感慨。开篇“春潮曾送离魂去”、“春山曾见伤离处”,诗人通过对春潮和春山的描述,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离别之痛。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有些凄凉。
“老去不堪愁”一句,更增加了一种岁月匆匆、人生易逝的感慨。诗人站在长廊之上,看着水流,心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愁。
“东风留不住,一夜檐前雨”则是对春天易逝本质的写照。东风虽吹拂万物,但终究无法留住春天的脚步;一场夜雨过后,春意更浓,却也提醒着诗人春光难以长留。
“明日觅春痕”显示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的追寻和留恋,而“红疏桃杏村”则是对春色最后的描绘。桃红柳绿,是春天最为鲜明的颜色,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感伤。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述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深刻体会。
不详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云山沁绿残眉浅。垂杨睡起腰肢软。不见玉妆台。
飞花将梦来。行云何事恶。雨透罗衣薄。
不忍湿残春。黄莺啼向人。
淡烟疏雨东篱晓。菊团凄露真珠小。青蕊抱寒枝。
因谁特故迟。曾是骚人盼。羞做茱萸伴。
揉破郁金黄。与君些子香。
含章檐下眉如月。融酥和粉描疏雪。桃杏莫争春。
凌风台畔人。如今千万树。零乱孤村雨。
和雨滴瑶觞。归来肌骨香。
端端正正人如月。孜孜媚媚花如颊。花月不如人。
眉眉眼眼春。沈香添小炷。共挹熏炉语。
香解著人衣。君心蝴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