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文天祥所作,名为《长溪道中和张自山韵(其二)》。诗中的意境浓厚,情感丰富,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夜静吴歌咽,春深蜀血流。” 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安静的夜晚,吴地的歌声已经渐渐消失,而春天里却弥漫着战争带来的血腥气息。这里的“吴”指的是江南地区,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手法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对战乱的憎恶。
“向来苏武节,今日子长游。” 这两句提到了历史上的忠诚典范苏武,他曾在匈奴为质十九年,不屈不挠,最终归国。诗人自比于苏武,表达了自己坚守节操、忠君报国的决心。而“子长游”则暗指自己流离失所的悲凉境遇。
“海角云为岸,江心石作洲。” 这两句通过海角与云相连,以及江中石头聚集成岛的奇景,描绘出一幅壮阔的自然画面。这里的“海角”和“江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定,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希望找到精神的栖息之地。
“丈夫竟何事,底用泣神州。”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提问,也是对时代的诘问。诗人自称“丈夫”,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担当,而“竟何事”则是在询问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不幸和磨难。“底用泣神州”则是说,为何要让这片土地充满泪水,诗人在这里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个人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动荡的政局和社会状况所持有的忧虑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