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罗源谢成章作不烹鸣鸡诗

彼美司晨族,胶胶职效鸣。

为怜君子操,宁乏小人羹。

恩重栖时稳,心危失旦惊。

未甘乌转夜,聊学雁全生。

结客观酣斗,要君事割烹。

那知竞辰子,力学务时成。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以“鸣鸡”为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鸡的日常行为和生活状态,隐喻了人生的哲理与道德的考量。

首联“彼美司晨族,胶胶职效鸣”,开篇即以“司晨族”的鸡作为主角,形象地描绘了鸡在清晨啼鸣的场景,既展现了鸡的职责,也暗示了其勤劳与奉献的精神。

颔联“为怜君子操,宁乏小人羹”,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的行为,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与对低劣行径的批判。鸡虽平凡,却能坚守本分,不因外界诱惑而改变,这正是君子之风的体现。

颈联“恩重栖时稳,心危失旦惊”,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鸡在安全的栖息处享受着宁静,但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却因担心天亮而感到不安。这里不仅描绘了鸡的生活状态,更寓意了人在安逸与危机中的心态变化,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尾联“未甘乌转夜,聊学雁全生”,以乌鸦与大雁的不同选择,再次强调了鸡的坚守与智慧。乌鸦选择在夜晚活动,而鸡则学习雁群,选择在白天活动,避免危险。这一对比,体现了鸡的生存智慧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最后,“结客观酣斗,要君事割烹”,诗人以鸡与其它动物的互动,引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鸡与其它动物的争斗,反映了自然界的食物链关系;而“要君事割烹”,则是对人类如何对待自然与生命的一种反思,呼吁人们应以更加和谐、尊重的态度去面对自然界的生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鸡这一形象的描绘与象征,探讨了人生的价值、道德的选择、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等多个层面的主题,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422)

朱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汪彦允见寄

北苑乖期恨昔年,异乡牢落梦江天。

约游汗漫传新句,许出婵娟有旧缘。

种种鬓丝何计换,摇摇心旆不胜悬。

归耕要伴君难老,相与笞鸾作散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与吴昌国同游灵水院二首(其一)

算舟吏散了无事,与客意行初不谋。

饱看云涛舞空阔,欣逢泉石媚深幽。

西汉未试补天手,上界那知鞭凤游。

剪烛他年忆真赏,莫嗟身世尚沉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与吴昌国同游灵水院二首(其二)

来往风流记两翁,天涯今作九秋蓬。

坐惊秀色悬眉宇,便觉仙峰入手中。

傲世真成漆园吏,输君不负北窗风。

书生浪发新亭叹,自笑尊前气吐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赠吴昌国二首(其一)

居越与谁语,得君宽我愁。

颇惊三日别,更为一樽留。

食藿有馀味,泣河非所谋。

相看抚身世,容与愧苍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