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述事十首(其九)

惟民食为命,王政之所先。

海鹾实天物,厥利何可专。

贪臣务聚财,张罗密于毡。

厉禁及鱼虾,卤水不得煎。

出门即陷阱,举足遭缠牵。

炰炰用鞭箠,冤痛声相连。

高牙开怨府,积货重奸权。

分摊算户口,渗漉尽微涓。

官征势既迫,私贩理则然。

遂令无赖儿,睚眦操戈鋋。

出没山谷里,陆梁江海边。

横行荷䉂笼,方驾列船舷。

拒捕斥后懦,争彊夸直前。

盗贼由此起,狼藉成蔓延。

先王务广德,如川出深渊。

外本而内末,民俗随之迁。

自从甲兵兴,奄忽五六年。

借筹计得丧,耗费倍万千。

回忆至元初,禁网疏且平。

家家有衣食,畏刑思保全。

后来法转细,百体皆拘挛。

厚利入私家,官府任其愆。

大哉乃祖训,典章尚流传。

有举斯可复,庶用康迍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感时述事十首(其九)》,主要探讨了民生与王政的关系,以及政策对社会的影响。诗中指出,人民的生计(食)是国家治理的首要任务,海洋中的盐产(鹾)本是自然之利,但若被贪婪官员专享,导致苛政严苛,连鱼虾都不能煮食,百姓生活陷入困境。贪官聚敛财富,使得合法贸易受阻,私贩横行,甚至引发盗贼横行,社会秩序混乱。

诗人以先王的宽厚仁德与当前甲兵兴起后的严苛法律对比,强调了政策宽松与民众安居乐业的关系。他回忆元初时期,法律宽松,人民生活稳定,而后来法律过于繁琐,反而加重了负担,官府纵容私人谋取厚利,导致社会问题丛生。最后,诗人呼吁回归祖先的治国原则,放宽政策,以期恢复社会的安宁和繁荣。整首诗寓言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收录诗词(1585)

刘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籍贯: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
  • 生卒年: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

相关古诗词

感时述事十首(其十)

秦皇县九宇,三代法乃变。

汉祖都咸阳,一统制荒甸。

豪雄既铲削,疮痍获休宴。

文皇继鸿业,垂拱未央殿。

累岁减田租,频年赐缣绢。

太仓积陈红,圜府朽贯线。

是时江南粟,未尽输赤县。

方今贡赋区,两际日月竁。

胡为倚东吴,转饷给丰膳。

径危冒不测,势与蛟龙战。

遂令鲇与鲵,掉尾乘利便。

扼肮要国宠,金紫被下贱。

忠良怒切齿,奸宄竞攀援。

包羞屈政典,尾大不可转。

圣人别九州,田赋杨为殿。

中原一何膴,所务非所先。

豳风重稼穑,王业丘山奠。

夫征厉末习,孰敢事游燕。

哀哉罔稽古,生齿徒蕃羡。

一耕而十食,何以奉征缮。

长歌寄愁思,涕泪如流霰。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

劳生属时艰,将老萃忧戚。

风尘隘九野,何土为乐国?

兹邦控吴越,名胜闻自昔。

湖山竞奇丽,物产亦充斥。

交游尚质俭,而不事华饰。

况有良友朋,时来慰岑寂。

全家免寒饿,几欲忘旅客。

胡为复舍此,僶俛就行役。

轩车远追送,酒至泪辄滴。

还乡人所乐,我独愁苦剧。

故山有松柏,摧折为荆棘。

岂无骨肉亲,太半生死隔。

此语不可闻,此景那堪觌。

愁情如波涛,澒洞胸与臆。

伫立向穹苍,一叹双鬓白。

形式: 古风

雨中杂诗四首(其一)

久晴思得雨,既雨久复厌。

广庭屯阴气,平陆就昏垫。

凄风吹人寒,朱火黯无燄。

水衣上高墉,泉溜发枯堑。

青泥没逵道,寸步不可觇。

慷慨成感伤,缠绵积忧念。

形式: 古风

雨中杂诗四首(其二)

首夏凉风生,朝树结晚色。

濛濛细雨交,惨惨原野黑。

衡门长藜莠,坏壁穿荆棘。

念彼征戍儿,沾湿荷戈戟。

囊橐罄留赀,藿菽难充食。

供输既乏绝,战斗何时息。

巢居者谁子,鼠窜延晷刻。

田畴没蓬蒿,无处勤尔力。

旻天高寥寥,仰视不可极。

形式: 古风